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采,寫不出一篇篇優美動人的詩文,風靡一時,為那69位年輕的烈士頌揚。我就是個年輕時喜歡摔跤打拳的尚武分子,孤陋寡聞,學識淺薄,只能用禿筆寫一本缺少趣味的書,儘儘自己的心意。
現在,給這個影星那個影星出了一本本書;給這個首富那個首富出了一本本書;給這個皇帝那個皇帝出了一本本書,可給為國犧牲的烈士們出的書卻寥寥無幾。
40年前,曾有千千萬萬城市青年投身到上山下鄉的洪流中,其中湧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72年5月5日發生在內蒙古草原的救火事件,僅僅是知識青年為國捐軀的一個縮影。儘管教訓慘重,但兵團戰士們一往無前、赴湯蹈火的獻身精神卻永遠值得尊敬。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震撼內蒙古大草原的青春之歌!完全應該給他們樹碑立傳。
對不起,我的兵團戰友們,拖了這麼些年才終於完成了這部書稿。
2008年10月15日於秋風呼嘯中
杜恆昌 把生命獻給大草原(1)
杜恆昌(1945—1972)
1945年11月生於河北省定縣,漢族,原籍河北定縣息仲公社賈村,北京三十一中初中畢業,北京六中高中畢業,196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11月赴內蒙古西烏旗寶日格斯臺牧場插隊落戶,曾任場革委會常委,1969年被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五師四十三團接管,任四連副政治指導員。1972年5月5日為撲滅草原大火英勇犧牲,享年26歲,被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授予一等功。
★採訪記錄
杜恆昌烈士的繼母張玉英:
我是他的繼母。他父親1945年參軍入伍。他母親是農村婦女。恆昌3歲多時,母親難產去世。他由爺爺奶奶照看。
農村家人都很疼愛這個孩子。1956年,老杜的大哥見農村條件不好,就把他帶到太原,他當時11歲。他父親1956年調到北京工作,我們1957年結婚,1958年又把他從太原接到北京。
那天是我和他父親去接的。在車站月臺上,他見了我就叫了聲:“媽”,讓我很感動。當時他已經13歲。
到北京後他上小學四年級。挺靦腆,一說話就臉紅;比較愛哭。後來考上了三十一中。他腦子不大靈活,但刻苦。老師對他評價挺好,有農村孩子的樸實。高中考上了北京六中。剛一上初中他就跟我說想入團,我表示支援,還說我入黨,你入團,咱們比賽吧,看誰先入。結果恆昌入團比我入黨快,不久就當了班幹部。他為人厚道誠懇,同學關係很好,上高中時就入了黨。我們從來沒有為他操過心。
恆昌有1米75的個兒。很內向,不愛說話,從不張揚。他長著一雙笑眼兒,稍微動一下就是笑眯眯的樣子,非常隨和。他沒有特別的嗜好。不怎麼愛看小說。父親買了一把小提琴,他曾拉過,也沒拉出名堂,就是自己亂拉。
老杜工作很忙,跟恆昌在一起的時間有限,有時也跟他聊聊。記得那是
◆杜恆昌小學畢業照他上初中時,有一次吃飯時為一點小事,父親說了他,他默默地掉淚了。我批評老杜,吃飯的時候不要說孩子。你這麼做孩子還吃不吃飯了?我們大家還吃不吃飯了?老杜則說我慣孩子。我從沒罵過恆昌一句,沒動過他一個手指頭。但我也不慣他。家裡就是粗茶淡飯,很少去飯館。他不愛吃零食,穿衣吃飯從不挑剔。因為他是團支書,工作忙,再加上弟弟妹妹需要安靜,上高中後就住校了,一星期回一次家。他很少主動管我們要什麼東西,因為當幹部,工作需要,我們給他買了塊手錶。
“*”中,他這個團支書也靠邊站了。對於六中紅衛兵打人這事兒,他很反感。他曾在家中對我說,這麼打把政治運動庸俗化了。串聯時他借了一些錢,後來也都還了。這孩子沒一點歪的邪的,跟他父親一個樣。
1967年10月,恆昌報名去內蒙古草原。那次一起走的大約有400多人。他先告訴了我要去內蒙古,我當時表示反對。我說去哪裡應由組織決定,不要自己先提出來。組織如果讓你上大學,你就應該上大學,這也是革命需要。我認為應該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不能一種準備。
當時他父親一個禮拜才回家一次,平時住在單位。等他回來時,恆昌又對父親說要去內蒙古。他父親同意了,我也就不再反對,給他準備了些物品。他說我帶些舊衣服就行了,簡單點。他父親的軍衣有些大,我用剪刀給剪錯了。他說沒關係,給我縫起來就行。
杜恆昌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