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芬奇旁邊。
克魯爾徵詢過意見,開啟錄音筆,率先說道:“早在十幾年前,我就聽說過比利米利根這個人,好萊塢以他作為範本,進一步拓展拍攝的電影不少,但很少有人像你們這樣,直接拍攝人格如此多的角色。”
大衛芬奇接話道:“之前我拍攝的《戰慄空間》和《搏擊俱樂部》,其實都有借鑑比利米利根,對他這個人我一直很感興趣,馬丁給我看了這個劇本,我立刻應了下來。”
克魯爾問道:“大衛,你特別中意這類精神狀態不穩定的型別?”
大衛芬奇笑了笑:“《分裂》應該是我最後一次拍攝這類片子了,有限的職業生涯當中,我也想多嘗試一些不同型別的電影。”
克魯爾看向馬丁:“剛才的拍攝中,我看到你在短時間內,至少變換了四副面孔,就像四個完全不同的人,這對你也是個挑戰吧?”
馬丁點點頭:“非常非常困難,這幾乎是七八個完全不同的角色,我為此做了大量準備,從劇本創作時起,就在尋找各種人格分裂的案例,仔細研究過五十多例,又對男主角的每一個人人格,進行了細緻的剖析與思考,筆記都記了兩大本,這才有還算順利的表演。”
克魯爾問道:“你認為這些人格中哪個最難塑造?”
馬丁說道:“目前拍攝了帕特麗和海德威兩個人格,都非常難。帕特麗是一個女性,海德威是個10歲的小大人,這些都是我過往未曾接觸過的角色,演起來很不容易,尤其在獨立表演的時候,還要注意保持他們內在的聯絡,畢竟他們住在同一個身體裡。”
“確實能看得出,你準備的非常充分。”克魯爾又說道:“伱剛才的表演,歎為觀止。”
大衛芬奇接話道:“其實馬丁在表演上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後面的拍攝當中,我會全部壓榨出來。”
馬丁攤攤手:“大衛,你說得太可怕了!”
;他故意創造一些可以用來宣傳炒作的點:“演這個角色只能收一部電影的報酬,我實在太虧了啊!”
克魯爾和大衛芬奇都哈哈笑了起來。
採訪結束之後,約克找到克魯爾,向他提供了一些片場劇照和幾份新近設計出爐的海報等宣傳素材。
克魯爾離開劇組,回到報社當晚就開啟加班模式,先整理了訪談錄音,又搭配上劇照和海報,用了兩天時間寫出了一篇專訪稿。
《綜藝》屬於週刊,不是格萊美或者奧斯卡之類的娛樂圈重大活動,每週只會出一期。
經過克魯爾數次精修,專訪出現在了新一期《綜藝》的頭版上。
同時,馬丁為《分裂》拍的第一份海報,也成為了這一期《綜藝》的封面人物。
封面標語著重於宣傳影片。
“《分裂》:馬丁戴維斯突破自我的野心之作!”
報道詳細介紹了影片的內容,又刊登了馬丁和大衛芬奇的專訪稿。
這在影迷圈引起強烈反響,網路版刊登之後,影迷回應不是一般的多。
“非常期待馬丁的這部新片。”
“希望馬丁能將多人格演出特色,而不是流於表面。”
“這是一次世紀大挑戰,相信馬丁一定能做好!”
《分裂》迅速引起了影迷的關注,很多人都記住了馬丁的新片名字。
劇組的拍攝仍然在繼續,大衛芬奇制定的拍攝計劃,並不是按照場景,而是以男主角每個人格來拍攝。
就像馬丁已經完成的戲份那樣,先拍完女性人格的全部戲份,接著拍攝孩童人格,然後是時尚設計師。
這樣能有效降低馬丁的表演難度,避免他陷入人物的性格混亂當中。
現實中的人,性格思維再混亂的都有,但一部電影想要獲得認可和高口碑,從劇情到人物性格必須講究邏輯。
沒有邏輯那就是爛片。
馬丁又變成了一個潮男,比起女性和孩童,這個分裂人格表演起來輕鬆太多了。
他跟時尚圈經常接觸,這些年跟卡羅萊娜科庫娃和安吉拉林德沃何止十幾腿的關係。
哪怕這兩者訂了婚,時不時還喊馬丁出來一起胡搞。
時尚設計師,馬丁見得自然很多,演起來得心應手。
不過,輕鬆歸輕鬆,中午的足底按摩推拿不能停。
安娜德阿瑪斯每天吃過午飯,都會主動進入馬丁的拖車,給他放鬆身體,卸掉壓力。
到了晚上,安雅泰勒喬伊偶爾也會主動約馬丁出去,繼續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