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餘的。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我們有沒有條件與實力,為我們從事企業經營管理打下基礎……油價變動,未來環境不可預知,這些變動對企業經營多少會產生影響,但如果經營的企業健全,管理工作有條理、有內容、實務健全的話,就能做好管理。如果企業具備這樣的條件,就算遭受了客觀環境帶來的種種影響,也一定能奮力克服。”
外在的環境條件一定會因為受到油價、國際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對於這些影響,企業經營者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所以不管如何,強化企業的管理基礎,培育本身克服困難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企業最大的危機,應該在於自己沒有追求健全及合理化的管理,這方面只要稍有鬆懈,就會危機四伏。
王永慶的觀點與臺塑集團的作為是一致的。臺塑集團長盛不衰的核心原因,便在於王永慶一直努力追求管理的合理化。為了達到最合理的管理,他獨創了“單元成本分析法”,即將每一個步驟都分解到最細小的單元來控制成本,並且凡事都要求“追根究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王永慶每天中午都會吃著便當,傾聽各事業部主管的工作彙報,就發現的問題展開追根究底的發問。這在臺灣聞名一時,被稱為“恐怖的午餐會”。每一個主管在參加午餐會時都是戰戰兢兢的,因為準備不足便會當眾出醜,很多人寧可被扣獎金,也不願參加午餐會。不過,在王永慶的管理之下,臺塑集團成為臺灣管理最穩健的公司,也由此抵擋了一次次的危機。
王永慶在後來的一次演講中說:經營事業存亡的關鍵,在於是不是能做到物美價廉,物美價廉並不決定於外在的影響條件,而是操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任何企業經營的危機都是內在問題所引起的,並不是外來的。更進一步地追究,所謂內在問題的根源是來自企業經營本身。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魯冠球:自己的夢自己圓(1)
魯冠球背景
魯冠球,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在40年的時間裡,這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把一個鄉間的鐵匠鋪變成了一家跨國企業,魯冠球也由此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家裡的常青樹”。40年的歲月裡,萬向橫跨了中國所有的治理整頓、宏觀調控與經濟危機,卻始終屹立不倒,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萬向生存智慧。
1945年1月,魯冠球出生於浙江省蕭山縣寧圍鄉(現為蕭山區寧圍鎮)一個叫童家塘的小村莊,從小家境並不富裕,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初中沒有畢業就踏入了社會。種地顯然是沒有出路的,蕭山雖處“魚米之鄉”的江南,卻是江沙衝擊出來的小平原,人口眾多而土地貧瘠,當地最有名的特產只是蘿蔔乾。
在個人創業的第一個10年裡,魯冠球打過鐵、搖過船,修理過腳踏車,辦過糧食加工廠、農機配件修理廠。1969年,為響應當時“社社實行機械化,農機維修不出社”的號召,魯冠球變賣了所有的家當,帶著7個創業夥伴和僅有的4 000元錢投奔公社,人生的轉折就此開始。
40年來,魯冠球用雙手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第一家萬向節產品出口海外的中國企業,第一家國內上市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成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供應商的中國企業,也是中國在美投資額最大的企業之一。魯冠球幾乎獲得了當代中國企業家的所有榮譽,1991年5月,魯冠球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美國《商業週刊》稱他是“中國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業家之一”,《華爾街時報》稱其為“國家式的英雄人物”。
功成名就後的魯冠球不改本色,今天的他仍保持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習慣,生活簡樸,為人謙虛、低調,很少拋頭露面,儘管他的企業一年已有數百億元的銷售額,但魯冠球仍未離開當初創業的家鄉小鎮,他用一種極其傳統而又異常穩健的方式精心打造著自己的企業王國。
魯冠球一生信奉實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人友、創萬年業”是他的座右銘,他喜歡說兩句話,一句是“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另一句則是“我們要靠實力取勝,一切都是幹出來的”。
“摔了跟頭”也要“抓把泥”
【觀點】
“我一生對事業的追求就是認一個字:幹!幹工作不是為了讓別人理解,也不會因為人家不理解就停止對事業的追求。要改變貧困的現實,實現富裕的理想,只能用“幹”字來解釋一切,說明一切。怨天尤人沒有出路,消極悲觀走向死路,踏踏實實從自己做起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