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堡西部影城上有了一定的經驗,所以比較關注文化產業的發展。我曾提出,小平同志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第一必有第二,那麼我們就應該思考一下什麼是第二生產力,我的體會是:文化就是第二生產力,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而且也只有透過文化產業的發展才能帶動作為共享資源、公共產品的文化事業的發展。
。 想看書來
參政議政應有一定的前瞻性(2)
上世紀80年代,政協會上流行一句話叫“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當時,確實有“說了也白說”的現象,政協委員彷彿僅僅是種榮譽,一種身份的象徵,同時也是統戰的需要,那時在參加人代會後聽完了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小組討論僅是“學習”而已,委員們不過談的是“學習心得”,別的毋須置喙,“說了也白說”。到90年代,尤其是最近兩年,對《政府工作報告》已不僅是“學習”而要“審議”了。這個變化應該說是極為深刻的,反映了我國在人民“當家作主”上邁出了一大步。既然如此,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就不能辜負這一委託,在每年的政協大會上,我都在此之前準備一個話題。一方面是為了在小組會或小組聯會上發言,一方面藉助媒體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我的視野範圍內,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方方面面有所促進。我每次選擇的議題都力求順應潮流、與時俱進,並有一定的前瞻性,
參加了這麼多屆、這麼多年全國人民政協大會,我不僅增加了參政議政的能力及水平,提高了政治洞察力,也增強了我對政治的興趣,增強了對國家大事的關心與憂患意識,對個人來說,使我的生活和內心也更為充實及豐滿。這是我一生中之大幸。
最後,我想借此機會表達我對歷屆大會的政協工作人員,特別是小組秘書的感謝。近20多年,除了1988年因我在法國沒有參加那屆政協大會,其他每屆都不缺。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每屆的小組秘書也許換了人,但都非常盡職。小組秘書中很多並非屬於政協的幹部,而是從不同單位臨時抽調來的,真不知政協辦公廳是用什麼方法將這些優秀的人員選用到大會上來的。早先幾屆政協委員中老人較多,大會期間不管是會內會外,在開會時還是在休息時,小組秘書對本組的委員們的照顧,可說周到細心,任勞任怨,無微不至。然而,歷年開完政協大會後,委員們紛紛回到工作崗位時,都以小組的名義給所住的賓館飯店張貼感謝信,名家大師不吝簽名,卻唯獨忘了身邊的小組工作人員,我覺得這很不公道。所以2004年這屆,我發動了本組委員們給小組秘書寫封感謝信以作紀念的活動。我想,這應該長期保持下去。
建設文化大國(1)
“###”重要思想給我國開拓了美好的未來,與我國將成為世界的政治大國、經濟大國的同時,我國也應該成為一個文化大國。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一個擅於吸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沒有排他性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創造並積累了無比豐厚優秀的文化傳承。但在很長一段時期,由於主流意識形態向極左偏離,我們慣於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型別的文化貼上階級和社會形態的標籤,而種種標籤都出於主觀臆斷,沒有實質性的標準,致使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處處是禁區雷區。排斥古今中外的所有優秀文化,也扼殺了自身在文化上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最後走到極端,竟發生了一場以“文化”冠名的“大革命”,使我們國家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文化領域更成了重災區。
“###”重要思想關於文化的表述,給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構建了無限廣闊的平臺。“###”之間是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絡的,“###”重要思想告訴我們:凡是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這給我們在文化上的繼承、創造、創新樹立了一個寬闊的基準。文化的先進與否,只能透過社會效益去檢驗,而沒有其他任何主觀的判斷。破除了文化上不必要的階級和社會形態的壁壘,從此徹底甩掉了令人恐懼的“帽子辮子棍子”,清除了我們吸納古今中外所有優秀文化的一切障礙,更重要的是釋放了我們在文化上的創造性、創新精神和文化生產力,中國文化的前景必將絢麗多彩。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城市化的程序,小康社會必然會生成與往日社會文化有所不同的小康社會的文化,各個擴大了的城市和新興城市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特點。與此同時,中國社會已經出現的各個不同階層,也必然會有不同的文化追求。於是,中國主流文化將會有一個異彩紛呈的多樣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