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擁有一百萬人口的開封街市上,屬於文化生活這類的買賣就很興旺。證明早在宋代,中國的文化產業已具有相當的規模。

中國文化產業概談(2)

對書籍的需求還只限在讀書人範圍,可是那時的中國人大多數是文盲,所以,最受老百姓歡迎的還是說書人和各類地方戲曲的草臺班子。在元代,劇作家關漢卿和馬致遠的知名度不下於莎士比亞在英國的知名度,可見,中國戲曲的興盛要早於英國300年;說書人的演出方式更為簡單,只要懷揣一塊驚堂木便能四處賣藝,所以他們不止活躍在茶肆酒樓,凡有村莊院落的地方都會有說書人演唱。著名的說書人和各類地方戲的草臺班子裡的主角,是當時的娛樂明星。很多資料表明,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明星大腕,並且各自擁有各自的“粉絲”。現在被我們尊為“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的三部——《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都是根據說書人的話本加工創作的,可見這些文化產業工作者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及貢獻。明末的說書人柳敬亭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後還成了一名社會活動家,看來,當時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收入並不菲薄。柳敬亭先是和反清的政治人物來往,是反清名將左良玉的座上客,明朝滅亡後卻隨著清朝的漕運大臣到北京去演出,一時轟動京師,又可見封建王朝對這些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還是相當寬容的,即使在“文字獄”肆虐的時期,封建王朝對在民間流動的文化產業工作者也“鞭長莫及”,無法干預,他們還享有一定的自由。

幾千年來,中國處在自然經濟的農業社會,絕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農村,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物質生活簡單,包括縣城的富裕階層在內,很多人家的生活必需品是不需花錢買的。要花錢的就是文化生活的消費了。所以,我們可以斷言,那時中國文化產業的產值要佔國民生產總值中很大一部分。據今天的歷史學家研究,在西方工業革命以前,就是在16世紀前,中國的GDP佔整個世界GDP的三分之一,是名符其實的經濟大國,那麼,我們也可以肯定,當時的中國也毫無疑問的是一個文化大國。“中國”的英文名曰“瓷器”,從現在西方收藏的藏品和打撈沉船出水的瓷器看,很多瓷器並非單純是當作手工業產品出口的。西方人注重的並不完全是它們的使用功能,難道他們真正拿瓷碗吃飯,用瓷罈子醃酸菜?不是的。其實,西方人多半注重的是它們的觀賞價值,它們的審美性。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在那時的西方是奢侈品,是為了滿足西方富人的精神享受才大量進口的。所以,說到底,瓷器也好,絲綢也好,它們實際上是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載體徵服了世界的。中國在西方人眼裡,竟然是用一種文化產品來命名的,可見得文化產品對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有多麼重要。

二、現行的文化體制造成中國文化落後的局面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大陸實行計劃經濟以後,所有的文化產業、文化活動都納入了國家的行政體系和事業體系。不止是廣播、電影、電視,歷史上一直笙歌不絕的戲曲歌舞都成了國家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從高層到底層的一切文化活動,全部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領導的活動,全國所有的文化活動都成了政府行為。文化產業的存在和發展必需依賴的母體是文學藝術,而文學藝術乃至整個社會科學都成了獨特的宣傳手段和戰鬥武器,被賦予重要的政治任務。這樣,文化產業、文化事業以至整個民族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就貧瘠化了。當然,從此之後,國家再沒有什麼文化產業了,只有由國家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調撥經費的文化事業了。作曲家、劇作家、演職人員,不管是明星大腕或是跑龍套的,統統獲得公職,成了國家幹部。梅蘭芳、馬連良和敲鑼打鼓的一樣,一律稱為“文藝工作者”。連一向活躍在民間的說相聲的、耍雜技的、變戲法的、說評書的以及更多的地方戲草臺班子中的各類大小角色,也是“文藝工作者”。行政上歸屬各地方的文化廳、文化局及群眾藝術館管理,人員納入編制,按月發放工資;業務上由各地的“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下屬各“協會”指導,思想上由宣傳部門掌握。初看起來,這大大提高了原先被稱為“優伶”、“戲子”的藝人的社會地位,所以當他們開始被收編時無不歡欣鼓舞,高呼“萬歲”,但不久他們就發現,所謂的“文藝工作者”再沒有一點自由發揮、自行發展的餘地。他們除了國家之外也再沒有另一個買方,政府就是他們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買主,“顧客就是上帝”,他們的上帝就是政府,他們必須完全聽從自己所在單位的領導人。在文化創造與創新中排斥個體性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果漾俏美女

果漾俏美女

換裁判
遊戲 完結 7萬字
[hp]指間希望

[hp]指間希望

巴喬的中場
遊戲 完結 37萬字
周汝昌再品紅樓:紅樓別樣紅

周汝昌再品紅樓:紅樓別樣紅

遊戲 完結 10萬字
小受世家

小受世家

紅色風帆
遊戲 完結 0萬字
長嫡

長嫡

誰與爭瘋
遊戲 完結 17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