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堯、舜、禹故地。因黃河流經山西省西南境,故這塊地方古稱河東。
“河東——中國詩歌的發祥地”這個命題的提出,並不是沒有道理:相傳唐堯時有老人擊壤而留有古詩《擊壤歌》;舜都蒲阪留有《卿雲歌》和《南風歌》;《史記·伯夷列傳》記載著首陽山上的《采薇歌》;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的“魏風”(今芮城、臨猗一帶)和“唐風”(今曲沃、新絳、翼城等地)收集的都是河東民歌。
源遠流長的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進入一個黃金時代,無論詩的藝術體裁,藝術風格,還是豐富的樣式,特別是詩人隊伍的發展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那麼,在“河東”這方土地上,唐代詩人又有什麼樣的創新和貢獻呢?
龐大的詩人隊伍
數量巨大的唐詩出自怎樣的作者群?依據胡應麟《詩藪》外篇卷三的記載“其人則帝王、將相、朝士、布衣、童子、婦人、緇流、羽客,靡弗預矣。”同是明代的大學者高棅在《唐詩品彙·總敘》中以時而論,稱唐詩有初、盛、中、晚之別。河東的詩人正貫穿於“四唐說”的全過程。
“虞,魏諸公稍離舊習,王、楊、盧、駱因加美麗,劉希夷有闈幃之作,上官儀有婉媚之體,此初唐之始制也。”“陳子昂古風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聲,蘇、張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高棅《唐詩品彙·總敘》)。
初唐時期,絳州龍門(今河津)人王績,聽厭奢華宮體詩,歸隱河東老家東皋,故“稍離舊習”,多寫山水田園詩,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前驅,代表作有《野望》。
號稱“初唐四傑”的領銜人王勃,即隋末碩儒王通之孫(王績的侄孫),河東龍門(今河津)人。詩作突破了當時文壇宮體的束縛,名篇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亦長於駢文,代表作《滕王閣序》。
《唐詩品彙·總敘》提到“沈、宋之新聲”的“宋”即為“宋之問”。河東汾州(今汾陽)人,譜寫應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代表作《渡漢江》。
“開元、天寶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鬱,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緻,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高棅《唐詩品彙·總敘》)。
盛唐前期的文壇領袖張說,原籍范陽,世居河東(今永濟),後徙家洛陽。其詩主要謳歌功業抱負,表現出鮮明英雄性格和倜儻意氣,顯示了盛唐詩歌最顯著的精神內涵。著有《張燕公集》。
王維,字摩詰,河東蒲州人。曾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詩與孟浩然齊名,稱為“王孟”。皆為盛唐山 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工書畫,懂音律,其代表作《渭川田家》《終南山》《山居秋暝》《鳥鳴澗》等,樸素自然,靜謐空靈。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東坡志林》)。
王之渙,字季陵,河東絳州(今新絳)人。性格豪放,才銳能詩,曾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詩名很大。代表作有邊塞詩《涼州詞》和氣勢雄渾豪邁、意境闊大的《登鸛雀樓》兩首。
當時和張說(燕國公)並稱為“燕許大手筆”的大詩人蘇頲(許國公),以禮部尚書的身份,從駕唐玄宗來到河東汾陰(今萬榮寶鼎)祭祀后土盛典,作有《汾上驚秋》一詩。
中唐時期大曆、貞元年間為唐詩的“再盛期”,在河東的土地上又走出了柳中庸、盧綸、耿湋、楊巨源、暢當、竇牟、王涯、呂溫、白居易、柳宗元、裴潾、裴度、徐彥伯等一批優秀詩人。
柳中庸,名淡,河東(永濟)人。同李端、盧綸為詩友。其代表作有《聽箏》《徵人怨》等邊塞詩;盧綸,河中蒲州(永濟)人,為“大曆十才子”之 一,詩以五言、七言近體詩為主,多送別酬答之作,也有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的詩;耿湋,字洪源,河東(今永濟)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對故鄉的山川風貌 很有感情,寫有五言律詩《登鸛雀樓》;楊巨源,字景山,河中(永濟)人,《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其代表作有《和練秀才楊柳》折柳贈別詩及對早春景色的熱愛 詩《城東早春》;暢當,河東(永濟)人,《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其代表作《登鸛雀樓》,與王之渙同題名作並舉,在宋代曾獲很高評價;竇牟,兄弟五人皆工詞 章,人稱“五竇”,曾任河東澤州刺史。《全唐詩》存其詩21首,代表作為《奉城園聞笛》;王涯,字廣津,河東道太原人,博學,工屬文,其詩語言婉麗卻有風 骨,題材上多寫邊塞戎旅、眷情歸思,代表作有《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