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舫,修理海船,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鳳姐他們“王府也預備過一次”,而“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獨他家接駕四次……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但在第七十五回中卻明文寫到,“甄家犯了罪,現今抄沒傢俬,調取進京治罪”,甄家“才來了幾個女人,氣色不成氣色,慌慌張張的”,他們到了賈府上房,“還有些東西”(顯然是寄頓隱瞞的財產);雖曹家的事在小說中化為了甄、賈二家,這情節是源於康熙死後曹家的實際遭遇,當無可爭辯。小說中所寫的賈府,相當於康、雍交替期,與雍乾交替期的曹家境況,一方面,已呈死而未僵的百足之蟲的窘態,另一方面,又似乎有點“中興”的苗頭,卻又危機四伏;賈母因究竟親歷過盛時光景,所以氣派未曾大減(如第四十二回,王太醫來給她看病,她那份尊貴威嚴,那“當日太醫院正堂王君效,好脈息”的“居高臨下”的口氣;再如第五十七回,王太醫來給寶玉看病,她竟說:“若耽誤了,打發人去拆了太醫院大堂!”這樣的話,是賈赦賈政賈珍等都不可能說出來的);但畢竟康熙死後換上了雍正皇帝后,此皇帝可是一點也不喜歡曹家的,甚至還相當地厭惡,因為康熙在世時,沒有幾個人對後來登上寶座的雍王“行情看好”,康熙所封的太子是老二,曹家與皇太子自然親密交好(如皇太子曾命其乳公凌普向曹寅處“取銀”,一次就是兩萬兩!)雖然康熙後來一度把這位太子廢黜了,可是他也沒有另立太子,尤其看不出他把老四雍王認定為繼承人,倒是對他的小兒子十四王子似乎越來越喜歡起來,因此,曹家繼續與原皇太子相好,與另外的幾個王子拉關係、套近乎,也都很自然,在雍正皇帝登基前也都並無多大的危險感,萬沒想到的是,偏偏曹家對其“政治投資”最少的雍王繼承了康熙的皇位,這一情勢折射到《紅樓夢》裡,就是賈家確實很想和新皇帝建立類似與當年與康熙那樣的關係,卻投靠無門;既如此,原來相好的幾個王子,似乎也未必不能把雍正拱下臺,取彼而代之,所以,他們憑著“老交情”要賈家代其藏匿個什麼,賈家一來舊情難捨,二來——這是更重要的——也必得留個“後手”,乃至於巴不得由他們相好的某位王子,早成大業,好使賈府的地位不僅穩固,還可再加提升……於是一方面賈府把元春想方設法送進宮去,並儘可能讓元春能在接近“當今”時獲寵,另一方面則繼續藏匿庇護秦可卿,直到實在無望,只好任其“畫梁春盡落香塵”;這樣地兩面應付,自然是“心神不定”,任何來自宮廷的訊息,只要尚屬模糊,他們就一定唬得惶惶不可終日……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紅樓夢》中的皇帝(2)
特別有趣的是,第十六回寫到賈府大管家賴大從宮裡趕回來向賈母報信,是這樣說的:“小的們只是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資訊一概不能得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也就是說,賈政在這樣一樁大事發生之後,並未回家,便趕往東宮即太子的居所見太子去了!這裡的“東宮”所影射的,當然不可能是被康熙立而又廢的,併為雍正所嫉恨,後在幽禁中悒悒而死的那位前太子,而只能是雍正所立的太子,亦即曹雪芹寫書時正當盛年的那個乾隆皇帝。從小說故事的邏輯發展來說,賈政此時此刻的此為是並不怎麼合理的,他只不過是個工部員外郎,怎可與“東宮”交厚?而且,他女兒剛被皇帝冊封,他該有多少“正經事”要忙著做,怎麼卻都“暫且拋開”,直奔“東宮”而去呢?曹雪芹寫這一筆,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顯意識與潛意識?我以為很值得深思。
曹家在雍正一朝遭受到沉重打擊,但也還不是一塌糊塗敗到了底,在乾隆之初,還曾小有起色,甚或頗為中興,但沒過多久,就徹底敗落了,“家亡人散各奔騰”,“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折射到《紅樓夢》中,就是所謂“東宮”到頭來竟不給賈府一點面子一隙餘地,賈家就算有意無意地得罪過“當今”,可從來不敢也確實不想得罪“東宮”啊——真是巴結、感恩、效力還來不及呢!但“東宮”轉入“正宮”之後,類似“江南秦”“鐵網山”那樣的敵對力量,還在覬覦他的寶座,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他可就顧不得許多了,必得“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地動一次大手術,並且儘量少留痕跡,“幹實事,去虛文”,剪除盡淨,“冤冤相報實非輕”!一個賈家對他算得個什麼!一陣狂風,便可使其“忽喇喇似大廈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