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天後忽然宣佈元妃薨逝。賈府的人只看見了棺槨,未能見到元妃遺容。
容不得賈家沉溺於自家的悲歡,忽然有一天,噩耗普傳天下:太上皇薨逝。
太上皇的喪事尚未收尾,京城中便捲起了腥風血雨。
在皇帝翦除異己的狂飆中,賈氏榮寧二府是首批被連帶掃蕩的。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終於是家亡人散各奔騰。
最後,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飲“千紅一窟(哭)”茶,酌“萬豔同杯(悲)”酒,《紅樓夢》的故事意蘊深刻,而秦可卿與賈元春的先後慘死,尤令人扼腕長嘆,思緒悠悠!
【後記】
這是我繼《秦可卿之死》之後的又一關於《紅樓夢》探佚的學術小說。我認為在《紅樓夢》的前半部,秦可卿之死是一大重要關節。關於秦可卿的情節,在曹雪芹反覆修改調整書稿時,有重大的刪除、隱蔽與故留破綻的“找補”。這些我們現在都還可以看到痕跡。《紅樓夢》的後半部,賈元春之死則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有關的情節曹雪芹寫完了,但書稿卻“迷失”無存。現在我們看到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後四十回是別人續補的,有力的證據之一,便是關於賈元春的情節,與前面第五回裡的詩圖曲文所提供的暗示幾乎完全對不上號。第五回關於賈元春的《恨無常》一曲,明寫著她“把萬事全拋”“把芳魂消耗”是在“望家鄉,路遠山高”的地方,哪裡是像現在程偉元、高鶚所印行的“程甲本”或“程乙本”裡所寫的那樣,安安然然地死在她那鳳藻宮中。而且在前面第十一回鳳姐點戲點到以一句“不提防餘年值亂離”為發端的《彈詞》,特別是第十七回元妃點戲,又點了表觀唐明皇和楊貴妃愛情與離亂的《長生殿》中的《乞巧》,脂硯齋評明注“伏元妃之死”,加上賈元春自制燈謎“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也都說明她是死在戰亂之中,而且死得很突然、很悲慘,絕非續書所說的因“聖眷隆重”,“起居勞乏、痰氣壅塞”,很富貴很正常地薨逝。我這篇小說,則根據前八十回的伏筆暗示,追蹤躡跡,試圖按曹雪芹原有的構思,將賈元春之死的真相,揭櫫出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賈元春之死(13)
根據我的考據,《紅樓夢》裡秦可卿與賈元春這兩個人物的生生死死,按曹雪芹最初的構思,是互為因果的,並扯動著整個賈氏家族的歌哭存亡;她們絕非兩個不甚相干的人物。第五回裡賈寶玉在太虛幻境所見到的關於暗示賈元春命運的那首冊頁詩的第一句“二十年來辨是非”,以前許多人或不得其解,或解作“賈元春進宮二十年了”——這是說不通的,這樣不僅賈元春與生母王夫人和親弟弟賈寶玉等的設定年齡之間造成了極大的不諧調,而且,她在皇帝身邊“辨”誰的“是非”?難道說她會進宮二十年裡頭不斷地去斗膽“辨”皇帝的“是非”嗎?她又終究“辨”出了皇帝的什麼“是非”呢?根據我的解讀,賈府開始藏匿秦可卿時,她大約五六歲,已有記憶,她對秦可卿的真實身份一直是存疑的,後來她進入“榴花深處”的宮闈,還一直在“辨”秦可卿的“是非”(究竟是不是小官秦業家從養生堂抱來的一個棄嬰),直到秦可卿二十歲那年,她終於向皇帝舉報了秦可卿的“非”。而最終她也就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認為這樣破譯“二十年來辨是非”一句,可收豁然貫通之效。
這篇小說還融會了我對《紅樓夢》中另外一些人物在八十回後命運發展的探佚心得。我期待著專家與各界讀者的批評指教。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妙玉之死(1)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
——《石頭記》第七十六回
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盡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
——《石頭記》第二回
1
忠順王爺府儀門內的過廳裡,擺滿了從寧、榮二府裡搬來的珍貴古董文玩。
皇上去冬下旨查抄了寧、榮二府,所有財產固封看守,將兩府主犯枷號收監,著交九卿嚴審定讞,經過幾個月的審訊對質,初夏時已定準寧國府賈珍斬監候,主要罪名是窩藏罪家之女秦可卿,並交通鐵網山叛匪秦可信等;榮國府賈赦流三千里,發往烏里雅蘇臺,主要罪名是交通平安州節度使;賈政謫往雲貴煙瘴地,罪名是藏匿犯官甄應嘉家的財物;賈璉流兩千五百里,發往打牲烏拉,主要罪名是國孝、家孝期間強娶民女,勾結長安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