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同事說這件衣服不適合你,顏色也有些深,這時你心裡可能會想她的審美觀很差,毫不在意;當另外一個同事走進辦公室,看見你穿了一件新衣服,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時,你的心裡有所動搖了,但還是覺得自己的眼光應該不會那麼差;這時其他部門的同事過來,當他們也發表了這樣的觀點時,你開始忐忑不安起來,覺得是自己的審美眼光出現了問題;當繼續有同事對你發表了類似的看法時,你便會開始否定自己的判斷力以及審美眼光,下班回家後把衣服換下來,決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面對自己原本非常喜歡的衣服,你最後卻毫不猶豫地否定了它,這一過程正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懷特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的:“人必須調整自己,以適應周遭環境的各種壓力。”從心理學上而言,周圍多數人所持的審美眼光,有效地影響了你的審美眼光,進而使你做出順著他們的意思的舉動。
又或者在公交車上,小偷正在行竊,車上那麼多人,只有你一個人看到了,時間還非常緊迫。你想制止他的行為時,你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呢?用眼睛死死地盯住小偷嗎?還是告訴旁邊的人他正在行竊?相信這兩種方法都不會管用。因為它可能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但是並不能制止小偷偷竊的行為。僅僅引起毫不猶豫地否決了周圍人注意是不行的,你應該表示得更明確一點,最好的辦法是大聲叫出來“抓小偷”,這時當大家的目光都瞅向小偷時,小偷則會表現得倉皇失措,進而停止他的偷竊行為。
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卻能夠消除所有可能妨礙或者延誤救助的不確定性。為什麼“小偷”會如此畏懼一句簡單的話語?
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說:“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就影響力而言,這便是從眾效應的影響力。公交車上多數人阻止小偷產生的壓力,使小偷產生了畏懼心理,進而表現出從眾的行為,放棄偷竊。
心理學上認為,當個體在受到群體的引導或施加壓力的影響下,會毫不猶豫地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同意或者嚮往的方向變化、發展。也就是影響力中所說的,追隨者越是強大,越容易對他人施加影響。
這種心理學效應在影響人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對此,不妨看一看身為初中班主任的喬老師,是透過什麼樣的方法,有效地影響了學生在自習課上不講話的。
喬老師在新學期開學剛接手一個班級,班級中有40名學生。開學初,同學們的紀律都很好,上課期間以及自習時間都表現得非常積極,也沒有講話的學生。可好景不長,上課期間有老師在,學生還能認真地聽課學習不講話。可一到自習課期間,他們便活躍起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講話,喬老師曾用過很多辦法去制止,但每次學生都是當著她面答應得很好,但她不在的時候還是講話,並且教室中經常像課間休息時一樣吵鬧。
後來喬老師發現,如果班級中沒有人帶頭講話,那麼同學們便不會主動講話。但是如果有一兩名學生帶頭說話,那麼便會有五六個學生也跟著講話,接著其他同學也會參與到講話中。於是,她讓班級中經常帶頭講話的兩名淘氣學生當班長,讓他們主抓紀律。結果這項政策實施後,同學們在自習期間真的再也不像以前一樣講話了。
偉大的哲學家叔本華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而喬老師能夠有效地影響學生在自習期間不講話,正是巧妙地運用了的從眾效應中追隨者越是強大越容易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方法。這裡面,喬老師首先利用了班長的職務,以及主抓紀律這件事情,有效地影響了那些平時在班級中習慣講話的帶頭者。當他們被有效地影響後,其他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影響。因為,帶頭講話的人在班級中可謂是自習課堂上學生講話的強大者,當他們都能夠追隨喬老師不講話的要求時,喬老師再試圖影響其他學生,可謂是遊刃有餘,水到渠成。
《影響力》中說:“人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人們看到別人尤其是那些強大者,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其他人便會斷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進而跟隨效仿,產生從眾效應。
所以,當你試圖影響他人的時候,要分清主次前後,要有輕有重。首先影響那些在某一方面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人,當你成功地影響他們,使其追隨於你的時候,其他人便會輕而易舉地追隨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