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監事會,監事會主任同樣要民主推選;第四,無論理事會或監事會,其人數不能低於3人,最高不超過20人。這些問題,都能做到吧?”
“哎呀,小趙同志,你放心!我劉長富好歹還是個黨員,只要合作社搞起來了,搞得紅火,還會少了我的那份?如果搞不起來,或搞垮了,這又有多少油水呢?所以,我聽你的,這個合作社,完全按照規矩來!”劉長富到是一堆大實話。
“對,我們聽趙幹部的。只是,等我們發了財,那些膽小怕事的,別說趙幹部偏心眼哈!”聽到劉長富的話,當即有幾個農民吼了起來。
“哈哈哈……”心裡基本上決定參與合作社的農民,跟著爽朗地笑了起來。
097章 前途未卜(求收藏推薦!)
有了劉長富牽頭,上河村竹編合作社開始進入了正式組建的程式。因此,趙無極又在上河村呆了兩天,直到把這事全部落到實處。
經過動員與宣傳,並反覆陳述利弊,最後,自願參加“上河村竹編合作社”的農民一共有27戶,上河村350戶人,大約有70%左右的家庭都能編得一手竹製品,也就是說,在會編的人家中,有10%的農戶比較看好趙無極發起的這個事兒。
落實了參加的農戶,第二步就是民主選舉,劉長富以19票當選為“上河村竹編合作社”理事會主任;而另外一名叫李明貴的農民,則當選為監事會主任,負責監督合作社執行特別是經費開支等。
第三步則是鑑定入社協議,每個農民都要簽字、按手印。
協議,是趙無極用毛筆手書的。後來,這份協議成了華夏農村合作社的典型檔案,其中一份原件被收進了華夏農業博物館。
一般的人,做事做到這種程度,已算大功告成,可以回去寫總結了。但是,趙無極卻不能當這種甩手掌櫃,因為系統要求要“賣出第一批貨”才算結束。
因此,趙無極在把上面三步做完之後,拿出了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目前大城市流行的高檔竹編工藝品資料,包括彩圖、立體圖、編織圖、技術分解圖、質量要求,以及合作社出售時的估價等,一整套地交給了劉長富。
當然,趙無極拿出來的成品圖並不多,他只拿出了10來種罷了,如果一次性拿出上百種編織資料,趙無極擔心這些農民貪多嚼不爛。
“哎呀,小趙,原來你還藏有這一手啊!”劉長富和李明貴等理事會和監事會成員都是多少見過世面的,一看圖上那精美的竹編,就知道這東西如果編成功了,絕對是來錢的好東西。
有些人說農民並不認識工藝或藝術品,其實這是一種偏見。農民之所以不喜歡那些,是因為那些東西距離他們太遠,如果花個幾十幾百甚至幾萬去買個吃不得喝不得用不得的東西,還不如買兩斤肉買兩斤酒划算。
“這些資料,只允許社員之間翻看。非社員的村民,只有加入了合作社後,才準翻看學習。”趙無極沒解釋為什麼藏一手,而是提出了保密要求。
鳳山的根雕木雕工藝,主要集中在五棵松村和大碑石村,因為那裡基本上已是原始森林,林中的枯樹根遍地都是,而最重要的是這兩個村都是那種傳統文化非常濃郁的村子,有些習慣,趙無極雖然沒考證過,但也能猜出至少是百年以前的傳承。
因為兩個村子的情況相似,而且數百年來相互守望,彼此關係良好,因此趙無極決定在兩個村子裡組建一個合作社,最後定名為“鳳山木雕合作社”,第一批願意參加的農戶就有77戶。最出人意料的是,鳳山木雕合作社社員們選出的理事會主任,竟然是趙無極最早認識的五棵松村人——南宮平。
至於山珍合作社的組建,則比較麻煩,因為山珍這東西,幾乎遍佈了整個鳳山鄉,絕大部分村都能生產黑木耳、銀耳、竹筍,而漫山遍野都是蘑菇、野菜等物,僅僅是蘑菇這一類,就有大腳菇、雞縱菌、竹蓀、松茸、青槓菌、牛肝菌等品種。
前文有述,鳳山總共有100萬畝以上的山林,雖然總面積比較大,其山珍品種也十分豐富,且都是高價值的產品,問題是鳳山的山珍總量並不是很多。如果僅就農民上山撿拾,作為一種季節性的副業到是可以為農民增收。
但是,要組建一個合作社,這些產品的規模就有所不夠。而趙無極還擔心,如果因為價格高大家瘋狂地去採摘,也許會讓菌種受創,從而導致來年的產量更低。
因此,趙無極在思考良久之後,決定把山珍合作社建在龍王潭村,而且名字也直接取為“龍王潭山珍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