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像同一個源頭流出的水流奔向不同的方向?
如果我深究一種恐懼,深究恐懼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們最後都通向同一個恐懼的核心。你可以深入你的一種恐懼,留心觀察它,探究它,看看你是否能夠客觀地觀察它,看看你是否能夠面對它而不逃避。看著它,逐步地深入它,這樣你就會來到恐懼的源頭、恐懼的核心。現在,深入另外一種恐懼:它們的源頭是不同的嗎?或者它們有相同的源頭,就像是不同的樹枝生長在相同的樹根上?如果我能夠徹底地瞭解恐懼的根,那麼所有的恐懼都結束了,無論是對死亡的恐懼、對孤獨的恐懼,還是害拍丟掉工作、害怕後天無法講演、害怕生病的恐懼,全都結束了。它們都是核心的恐懼的不同流動形式嗎?對我來說,只有一種恐懼,就是核心的恐懼,恐懼的大樹只有一個根。如果心智可以深入核心的恐懼,深深地探究它複雜的分支、錯綜的系統,那麼探究某種特別的恐懼就沒有意義了。
那麼,心智可不可以——請你認真地聽了——不去探究恐懼紛繁的表達形式,而是去探究恐懼的整個系統?只有當心智不再牽掛著解決某種特別的恐懼,它才能夠探究恐懼的整個體系。我害怕我妻子的批評,我害怕失去工作,我害怕不能在某種瑣碎渺小的、該死的工作上實現我自己。我探究每一種恐懼,都來到同樣的核心。恐懼的核心是願望,我想要變成什麼,我想要維護什麼。這種願望,這種要求,流過內心複雜的體系形成了恐懼的不同表達形式。心智可以看著這個核心的恐懼嗎?可以與它和平相處,不試圖去改變它嗎?因為一旦我想要改變它,想要選擇它,我的心智就是混亂的,就是由結論而生的。當我試圖超越它的時候,我就帶來了衝突,衝突滋養恐懼。
心智,你的心智,可以看著核心的恐懼,而不是看著恐懼的分支嗎?就是說看著一整棵大樹,恐懼只是這棵樹的一個部分。你怎樣完整地看著某個東西呢?不只是看著某種特別的恐懼,而是看著整個恐懼的核心;不只是看著你的某種特殊的恐懼,不只是看著你的各種不同的恐懼,而是看著人類的全部恐懼。你怎樣看著它?完整地看著某個東西是什麼意思?我們在這裡嗎?你打瞌睡了嗎? 。 想看書來
5、教育、科學、政治、宗教無法消除人類的痛苦和衝突(6)
我們在問,心智如何能夠——請你認真地聽了——支離破碎的心智分裂成“我”和“非我”、我們和他們、我的房子和你的房子、我的上帝和你的上帝、我的體系和你的體系、我的宗教上師和你的宗教上師、我的政治和你的* ,這樣的心智如何能夠看到完整的東西呢?如何能夠完整地看清楚任何問題呢?除非心智慧夠完整地看清楚問題的全貌,它就不可能解決它,不可能超越它。心智怎樣能夠完整地看呢?——在這裡,怎樣不是指它字面上的意思——何時能夠有完整的領悟?只有當思想——思想的本質是支離破碎,思想的本性就是造出混亂,造出對明天的恐懼——只有當思想認識到它是支離破碎的,認識到它不可能感知完整,這時才能夠有完整的領悟,對真相的洞察力就是完整的領悟。你明白了嗎?天哪,我如此努力地探索。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我不想從你那裡得到任何東西——什麼都沒有!感謝上帝!這樣我就可以講演,因為我想要講演。
心智可以觀察,但是沒有觀察者嗎?思想就是觀察者。心智可以觀察完整的恐懼嗎?當心智具備了觀察完整的恐懼的能力,還有恐懼嗎?請你一定要看清這個問題:完整的恐懼,就是說不只是意識到的恐懼,還有隱藏在意識深處的恐懼——完整的。完整的心智才能夠看到完整的恐懼——我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完整的心智,而不是完整的恐懼。可以完整地看到某事的心智完全沒有恐懼。
當我們談論恐懼的時候,我們也同樣需要談談*、快樂、喜悅,還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美感。你知道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追求*,努力培植*。我們不是要判斷*是正當的或者是錯誤的,我們是在探索它、觀察它、深入它。我們的哲學、宗教、社會結構,還有道德體系,都是建立在*之上的,擁有上帝是最大的*。人人都想要*,這有什麼錯?但是,如果追求*而不得,痛苦就接踵而至了,恐懼、暴力、獸行都相伴而來。所以,心智必須要看清楚恐懼和*的本質——這是統治我們生活的兩個關鍵因素。
什麼是*?我們已經充分探究了恐懼。什麼是*?它同愛相關嗎?它同快樂相關嗎?它同喜悅相關嗎?*是思想的產物嗎?追逐*是思想的產物嗎?比如說,我看到一座高山,我感到了巨大的快樂:山峰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