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不通的是夏朝最後一個王——履癸(也就是桀)對天帝也是“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充滿了敬畏之情,為什麼卻被商朝的第一代商王成湯滅亡了呢?難道天帝是這樣反覆無常的嗎?再說,既然商朝的祖先都已經成為天神在天帝的周圍做事,他們怎麼會眼睜睜地看著天帝讓自己的子孫滅亡呢?當武王姬發把這些疑問和盤托出,請周公解釋的時候,周公的回答是:天帝只保佑那些有“德”的子孫。殷紂的滅亡還取決於他不重用貴戚勳臣,卻喜聽小人與婦人之言,而且酗酒成風。這種說法貌似有理,但仔細一琢磨也並非無懈可擊,因為最終導致商朝滅亡的是一連串極其偶然的因素,而不是周公所說的那幾條理由。看來,天時這個東西是十分微妙的,凡人很難把握。要想使周族江山永固,只能在地利與人和這兩方面下工夫。因此,武王姬發近來考慮最多的就是在洛邑建都以及將周族的貴戚勳臣分封到商朝故地的事情。
三十
也許是因為勞累過度,周武王姬發這幾日感覺越來越不好,剛吃點東西胃裡就像翻江倒海,不一會兒就都吐了出來,更別說喝那苦哈哈的湯藥了。無奈,他只能靠著喝幾口小米湯苟延殘喘,整日裡頭昏眼花,耳鳴心跳,虛汗淋漓。
開始,他以為自己只是偶染風寒,將息幾日也就會慢慢好起來,可幾日下來,不僅毫無好轉的跡象,病勢反而愈顯沉重,從每日來探望他病情的親戚、大臣們的言談和表情中,武王已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在逐日惡化,因此心情也就愈發焦慮起來。
他眉頭緊蹙,雙目緊閉,牙關緊咬,氣息十分微弱,好似沉浸在昏睡之中,但其實他的頭腦裡此刻卻異常清醒,他已不再渴望奇蹟發生,在萬民面前重現他生龍活虎的丰采,而更多地是在考慮王位的傳承和王朝的命運。
姬昌的妻子太姒在生下姬昌的長子伯邑考、次子姬發,也就是後來的周武王後,又接連為姬昌生下了八個兒子。
按照幾百年來歷代祖先們傳位的慣例,都是嫡長子繼承製,自己死後完全可以由大兒子姬誦繼位,但由於幾十年來自己一直是緊隨父親文王身後南征北戰,東討西伐,雖然成婚不晚,得子卻遲,直到四十多歲上才生下長子姬誦,此時也只有十二三歲,尚未成年。若是打破常規,提前舉行加冠典禮,雖然繼位不成問題,名正言順,但要靠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娃娃來治理剛剛取代商朝、百廢待興的周王朝,卻是嫩竹竿難挑大樑,很可能會葬送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成為二世而亡的短命之君,因此,此時由兒子繼位,顯然危機四伏,社稷不穩,時機不夠成熟,所以必須考慮一個萬全之策,既能確保子承父業,又能確保江山永固,為此,周武王姬發絞盡腦汁,前思後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眉目。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四弟、此時任周王朝冢宰的周公姬旦。
四弟誕生時,武王已有四五歲光景,他只模糊地記得那是一個朝霞滿天、旭日東昇的早晨,後來聽大人們說,四弟的名字就與他誕生的時辰有關,因為“旦”本身就是一個象形字,它所描繪的正是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景象。
四弟性格很好,從小就知道禮讓,不論是吃飯穿衣,還是分玩具,四弟總是讓著三個哥哥。特別是以後又有了六個小弟弟,四弟就更像個哥哥樣,不僅帶著弟弟們玩,還教他們懂禮貌,尊老敬長,因此族裡不論是大人孩子都很喜歡他。長大以後,四弟就更有出息了,讀書認字,從來不用大人們操心。等四弟長到二十歲行了冠禮之後,便經常鑽進周族的圖書館裡,學習祖先們留下的典章制度;還跟著巫史們學習卜筮技術;後來,又隨父親文王四處征戰,煉就了一身文韜武略,尤其是寫得一手好文章,*商紂王的誓辭《牧誓》就出自四弟的手筆。父親在世的時候,常說自己和四弟一文一武,好似父親的左膀右臂,族裡的人也都贊同這一比喻。自己死後,由四弟來繼位,應該說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這些還只是武王能擺到明面上的理由,從私底下說,他選定周公繼位的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周公的崇禮守信,他相信,周公一定會按照他的安排,在大局穩定、兒子成人後,把周王的位子讓給兒子姬誦的。對此,武王深信不疑。主意已定,武王睜開了雙眼,對守候在身邊的執事說:“去,把周公請來,我有話要跟他說。”執事答應著,立刻轉身出門,去請周公。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十一
執事在周公的家裡沒有找到周公,只見周公的兒子伯禽正在和武王的兒子姬誦在院子裡玩,就問伯禽:“你知道你大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