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頒發的護照在全球103個主權國家獲得免籤權利,歐洲國家除希臘、奧地利外,均對中國護照免籤。
1903年奧匈帝國解體,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等數個國家,奧匈帝國所統治波蘭地區亦併入波蘭版圖,許多奧地利人認為,中國外交政策鼓勵了奧匈帝國境內各民族的獨立情緒,他們多將帝國的崩塌歸罪於中國人。
而在國際聯盟憲章框架內,英國和法國漸漸恢復元氣,在科技發展的今天,當年的裁軍協議漸漸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經過十幾年拉鋸般的談判,兩國漸漸獲得了正常國家之地位。
雖然英、法如今已經無法抗衡德國,卻也令德國難以在歐洲事務中獲得絕對的優勢。
1911年的國際聯盟大會上,國聯各成員國透過了修正的國聯憲章,明確國聯職責為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衝突,在協調國際經濟關係,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文化的合作與交流。
按照國聯憲章,國聯設有國聯大會、國聯安全理事會、國聯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國際法院和國聯秘書處五大機構。
國聯安全理事會早在戰後1886年設立,成立之初,國聯安全理事會由中國、德國兩個永久理事國和十個非永久理事國組成,到現今,永久理事國增為中國、德國、美國、西班牙四個國家,西班牙作為中國在歐洲最親密的盟友,兩國軍事、經濟交流不斷。經過徹底的改革,西班牙這些年經濟發展很快,加之在兩大集團的戰爭中沒站錯隊,後接納了許多英法之工程師、技術人才,又有對南美的影響力仍在,儼然有恢復16世紀榮光之感,現今與英法漸漸親近,支援英法成為正常國家,是德國爭奪歐洲話語權的強勁對手。
這些年在中國帶動下,東方經濟發展極為快速,如朝鮮,雖然依附於中國的經濟模式加之國土狹小使得其不可能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但輕工業發達,整個經濟佈局更像是大中華體系中的一個行省,依附在中華經濟圈中,GDP在1919年已經可以在歐洲排入前十,且多購買中國新式艦船飛機,因為在當年兩大集團戰爭中無條件全力支援中國,幾乎徵募了超過半數青年勞力奔赴俄國戰場,戰後自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多年來一直是國聯非永久理事國,也是國際事務交鋒中中華帝國當之無愧的馬前卒、急先鋒。
新加坡自治行政區,統治著以新加坡為首都的馬來半島大部分地區,華人移民與馬來原住民的比例大約為1:4,但華人壟斷著國家的絕大多數財富和資源,實行種族隔離政策,馬來原住民被認為是二等公民,現今帝國正與新加坡政府斡旋,希望其結束種族隔離體系,逐步解除各種歧視馬來原住民的法律。
同樣,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極為富裕,華人社會主導的這個國家,作為帝國最親密的盟友(沒有之一),帝國議會早已批准授權出售新加坡帝國最新式武器及技術,如此也進一步促進了新加坡科技發展,因為與緬甸有領土糾紛所以軍備不懈,其人口不多走的是精兵路線,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有裝備著清一色中國衝鋒槍的突擊隊,有以世界陸戰之王——中國猛虎15式坦克為主體組成的機械旅,同中國聯合生產的“流星雨”噴氣式戰機是現今世界最先進的殲擊機。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模版的話,葉昭覺得,或許新加坡和自己所認識的以色列差不多,當今之世,如果領土相鄰,歐洲如葡萄牙、義大利等國怕已經不是新加坡的對手。
日本國早已經結束了軍閥混戰之局,同樣實行了議會內閣制,尊中國皇帝為名義上的國家最高元首,選舉產生議會和內閣政府。
但因為起步較晚,現今日本國已經遠遠落在了朝鮮、越南等國之後。
東方諸國,大多保留了君主體系,實行君主立憲制,平穩的過度使得這些國家免除動盪之苦,經濟發展多比較健康,加之兩大集團戰爭未波及東方,反而給了東方各國發展之機遇,中華經濟圈,已經隱隱凌駕於歐洲經濟圈之上,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
而經濟總量比德國、西班牙、美國、英國和法國五國總和還要龐大的中華帝國,也早已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唯一超級強國,中國幣是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上海是全球最繁華的城市,影響著全世界的媒體、教育、娛樂和時尚,上海金融路左右著全球的國際金融,位於金融路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上海之聲》也是全世界影響最廣泛的報紙。
凡此種種,無不印證著中國對當今世界的深刻影響。
……
“去柏林,怎沒買軟臥包廂票?”葉昭慢慢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