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據神話記載,在很久以前是沒有巫師的,當時天與地是相連的,人與神也是相雜的,根本不需要一箇中間環節來溝通。後來天地發生了分離,神與人的關係變得遠了,神在天上,而人留在了地上,此時才出現了巫師。最早記載巫師職業的,大約是《山海經》,例如《大荒西經》記載:“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但是《山海經》的記載並不能證明巫師先於中醫,因為同在一部書中,還記載了大量的草藥,它是中國第一部藥典。更重要的是,同書還記載了許多給藥的途徑,與目前中醫的給藥途徑基本相同,因此,《山海經》只能證明:在巫師產生的時候,中醫思想就已經存在了,它們是同時出現的,不存在誰創造誰的問題。
其實,有個現象似乎可以證明巫師與中醫的發明沒有任何關係,那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屬於占卜之辭,而占卜是巫師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一代又一代巫師記錄下這些卜辭的。然而,我們在現存甲骨文中能夠認識的字形裡,沒有發現中醫的直接證據,甚至沒有發現蛛絲馬跡。當然也可能證據存在於那些尚未讀識的文字中,但基於目前的證據,至少可以說中醫的發明與巫師無關。
巫及巫術實際上很複雜,值得研究的東西也很多。我們承認巫與醫關係密切,是因為它們不但指導思想很一致,而且在對人類生命結構的看法上也很一致,甚至它們採取的方法也有互通之處,比如,《內經》中的“祝由科”很可能是在中醫理論的啟發下發展起來的巫術。
在所有研究起源的努力都失敗以後,我們也許應該老老實實承認一個事實:中醫沒有起源!或者說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起源。
第四節 誰發明了中醫?
上面我們談到了《黃帝內經》成書的年代,經專家們考證,成書在戰國到秦漢之際,距今至少有2000—2500年。但是,《內經》的成書年代絕不等於中醫出現的年代,而只能當成中醫被記錄下來的年代。
那麼,中醫到底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3000年前的醫學
《內經》中有一段文字與《老子》完全相同:“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許多專家學者用這條資料來證明《內經》成書於《老子》之後,認為《內經》抄了《老子》的這段文字。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即《老子》與《內經》都來自同一個更早的祖本,根本不存在誰抄誰的問題。
如果仔細讀一下《老子》,就會發現,老子的《道德經》有很濃重的摘抄痕跡,它與我們看書時隨手摘抄下來的格言警句相似,每一句話都是一個結論,一個觀點,根本沒有中間的論述部分。而與老子同期的其它著作則沒有這個現象,比如說《論語》、《管子》等。
老子其人曾經擔任過周朝皇家圖書館館長一職,雖然老子任館長時,周朝正在走下坡路,但皇家圖書館內還是保留了比其它地方更多的古籍。當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都很好地儲存著,這不是四本書,而是四類分,是中國人對圖書的最早分類,有點像後來的經、史、子、集的分類法。因此,在翻閱藏書的過程中,他隨手摘下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文字,最後集納成《道德經》一書也是有可能的。同樣,在他管理的藏書中,可能有《黃帝內經》更早的版本,他也將其中一些文字收錄於《道德經》中。
由此可見,中醫的理論體系不晚於春秋時的老子,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前後。
《列子·湯問》中有一則西周穆王的故事,記載一個機械人“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這段記載中涉及許多中醫理論,《內經》都有記載:
《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金匱真言論》曰:“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辯五色矣。”
《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是一個可信的歷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關於他的記載。周穆王時期,是西周王朝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它是西周王朝從鼎盛到衰敗的一個轉折點。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考證,周穆王應該生活在公元前976年…前992年。
這說明至少在西周中期,中醫的理論已經形成,當時距今大約3000年,比一般專家們的考證多出800多年。
其實關於中醫理論的形成時間,《內經》中本來有十分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