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遂心如願;於他,清掃方便。
話說到底,那就是個人的素質問題。一個人就好比一棵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嘛!我們都知道這樹有高矮粗細,樹質高低,好樹用來做棟樑,雜樹用來做椽子,糙樹用來做柴燒,死樹用來墊桌腳。人亦如此。既然是棵死樹,早死晚死都一樣,只要死了不砸到別的樹,也就讓它去死吧,早點讓它輪迴做貢獻。若是因為一棵死樹把森林變成溫室,把全世界的人們都趕來做保育員,那麼數十年甚至數年之後,我們將不再有柴薪之木,不再有屋椽之林,不再有棟樑之材。
記得有段時間,安樂死這個話題沸沸揚揚地被炒了一段時間。我覺得這個提議很不錯,中國是應該考慮實施安樂死了。既然有那麼多人生不如死,那安樂死在中國應該是大有市場的。
話題回到這次大學生事件。如何才是一個負責任的結果呢?那就是漂亮女生早一秒或者晚一秒經過,讓欲生者生,求死者死,公平,實在,大家都滿意。
阿Q落地生根,孔乙己發芽開花
無意間瀏覽到搜狐社群的秘密花園,發現這短短的一屏留言,居然寫滿了“人間”的悲喜。因為是匿名留言,所以我斗膽截來與大家分享。如果有人認為本截圖圖侵犯了您的隱私,跟帖說一下,我把您的留言塗改掉。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這一點,相信十三億人當中你很少能找出幾個不知道的來。我們中國人也特別熱愛文化,學而優則仕是千古不變的傳統。隨著封建社會的滅亡,學而優則仕成了現代人的一種幻想,他們於是乎失意卻不失志如孔乙己,搜刮腦袋裡少有的幾個詞語亦如孔乙己怯縮縮手捻那幾枚與身體同溫的銅錢,並大呼,“溫一碗酒!”。只不過現代人更執白一點,直呼“我愛你,劉建宏!!!”想必魯迅寫了一整本《吶喊》,也不如這一句響亮。甚至還有人自言自語,試圖 “把鬱悶扔掉”,妄想“心情好了一切就都好起來了”,堪比昨日之阿Q。
不過這都無可厚非,畢竟只是個娛樂的地方,無論你是大學鴻儒,還是草根白目,只要你在這個地方一坐,就不會有人在乎你是否用錯了字,或者引錯了詞。
搜狐的這個秘密花園,因為採用的是“單工”工作模式,所以並無多大實用之處,實際上只是一個供網民發洩情緒的地方。在人們學習工作生活壓力都與日俱增的今天,這種地方的合理建設頗為重要。其最顯著的一個作用就是調劑人們的情緒,以便以更飽滿的精神再次投入到學習工作生活當中。就像某些日本企業採用的橡皮領導人策略一樣,表面上領導層自發地降低了身份,實質上他們卻只是為了獲取員工的信任,榨取他們更多的價值。
可要命的是,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是兼備孔乙己跟阿Q的兩重人格。他們需要在人前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更要在人後放大自己的驕傲。而這樣一個場所,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片最溫潤的土壤。於是乎,阿Q落地生根,孔乙己發芽開花,花園裡一片生機勃發,欣欣向榮。
而這幅截圖圖中,最拉風的要數那位“強風”老兄了,不愧為“強風”了。其實,這只不過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西方文化傳播造成的一種社會現象罷了。就像某人說的,“一夫一妻”猶如對中國的男人進行了強制閹割。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響,這也就難怪現代人婚姻問題如此頻發了。
中國文化的另一個傳統觀念,叫做“洋為中用”。這個傳統在富民強國上面沒有用到,而在人民生活當中,卻已經深入人心了,尤其這兩性問題上面。但是很明顯,我們並沒有完全領會西方文化的精髓,因為在兩性問題上面,社會背景及文化底蘊會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中國人的另一個痼疾了,那就是中國文化自大臆想症。前一段時間出現的博士聯名抵制聖誕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文化貴在相互融合,而不是誰取代誰,或者誰改變誰,文化融合的過程當中,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在改變,這樣才能形成一種新的人文模式,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總而總之,從這些留言當中,我們既能看到小女人的幸福與憤怒,羞澀與豪放,又能看到大男人的長情與無義,溫柔與粗獷。可若是這些話從來沒有被你的聽眾聽到過,又能有什麼意義呢?是你不善於表達?是你不懂得傾訴?都不是!是因為你內心裡那股阿Q與孔乙己靈魂的陰風,讓你面對你的聽眾開不了口,坦不開心胸。
真希望能有那麼一天,人與人之間缺乏的不再是如此的溝通。
【附圖片很不清楚,直接複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