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堅定地走下去,學會取捨,調整習慣、細節。它們未見得能決定成敗,但至少它們會極大地影響我們日後的高度。
高三的寶貴,不只在於它是跳板,能把我們送入雲霄。在生命中唯一的高三里,首要的是學會單挑一切,學會應對未知,學會自我成長,學會相信,最後才是學會如何讓自己站在更高的平臺上。
引子:自己的高三(2)
這是我們自己的高三,經歷它,體驗它並在事後回味它便是全部內容。
兩手抓的日子(1)
Essay之痛
耗費高二整整一年時間,我僅僅完成了“預備工作”——準備標準化考試。說來雖然只是TOEFL和SAT兩樣,但由於英語始終是我的一個硬傷,這兩個考試弄得我幾乎焦頭爛額。
到了高三,申請才真正進入實質性階段。原以為寫申請文章會比背單詞、準備考試簡單許多(天知道為什麼我一個文科生記憶力這麼差),動手了才發現,現實遠比我想象的困難。準備考試可以說是個體力活,埋頭苦幹就行了,寫essay卻既要體力又要腦力,折騰得我絞盡腦汁,耗盡心力,苦不堪言。
從選題開始,essay的麻煩就沒停過。mon Application中給出的五個題目,從寫人到寫事,乍看之下都是記敘文方向的,琢磨半天實在是無法下筆。挑來選去,覺得自己好歹學了幾年古箏,書法許久沒練了也總記得些皮毛,若寫我從中國古典藝術中體會到的“和合大同”思想似乎比較容易。擠牙膏似的寫了將近兩個星期,從中文提綱到英文稿,腦子一有空就在想怎麼把這些東西連起來,還要讓太平洋彼岸的招辦負責人看得懂,其間又請一位大學英語老師提了提意見,最後總算是有了個雛形。興沖沖地拿給朋友看,以為他知道我深浸於中國文化,至少在構思上會贊同,哪知竟沒討來半句表揚。朋友的意見是讀起來太空了,到後面有故意拔高思想的嫌疑,且說得也不透徹。
重讀了一遍,覺得朋友說得在理,只好心裡一邊滴血一邊刪掉了第一版申請文章。再一次仔細審視題目,請教了已經出國的學長和“業內人士”,決定挑戰我不擅記敘的弱點,寫以前去大邑縣高壩小學參加的一次志願者活動。那次經歷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很難想象,在離成都如此近的地方,會有無窗的、漏雨的教室,會有在隆冬裡光腳的孩子,會有僅有兩個老師的學校。那次志願者活動,讓我第一次直面了貧困,直面了校門外無奈而真實的世界。細細地回憶了一下當時的感受,又翻看了在升旗儀式上的講稿,再一次地經歷擠牙膏般的寫作,總算是拿出了第二版。戰戰兢兢地拿給朋友看,得了句表揚——中心思想至少過關了——樂得我屁顛屁顛地請了他頓米線。
此後,這篇mon Application上的文章被修改了十來遍,中途我還心血來潮另起爐灶來了篇(當然,被槍斃了),勞煩英語老師、朋友們、“業內人士”、學長等等提了幾輪意見,一個多月後才最終確定下來。
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我所申請的學校幾乎都要求補充兩到三篇essay,題目各式各樣,從簡短的介紹到長篇大論的paper,無一不要精雕細琢。同時,幾乎每個學校都要求寫出why essay來解釋“為什麼申請我們學校”。有人形容這些why essay彷彿就是給學校寫的情書,儘量要真情流露、感人肺腑。可情書只是對一個人寫,我的why essay要寫給近十所學校,這無異於同時對十個人說“我愛你”,對我這樣一個毫無寫情書經驗的人來說,要做到篇篇“真情流露”實在很難。為了避免“抄介紹冊”一樣的文章出現,我不得不把學校的網站翻個底朝天,從學校歷史到課程設定到教授簡歷再到圖書館條件,甚至它們食堂的配置、國際學生宿舍都一個不落地看過一遍,讓自己真正“喜歡”上那個學校——至少在我寫essay的那幾個小時裡喜歡上它。慢慢的,在堆積的介紹冊和精美的網頁中,無數溫馨的寢室、寧靜的圖書館、熱鬧的運動場,讓我忍不住地想象自己可能會在那如畫的校園中走過四年,在寢室的閣樓上與人交談,在幽深的書架間搜尋新知,在人頭攢動的運動場上搖旗吶喊。而學生和教授的論文、報告更是把我深深地吸引,讓我不斷猜測課堂上的“百家爭鳴”,或是考察實習時的新奇挑戰。那樣的教育,那樣的生活,正是我深深嚮往的。
英語這個硬傷在我寫essay的過程中不斷造成阻礙,增加了許多修改增刪的麻煩,使得每篇文章都至少在老師、朋友、學長間輪迴了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