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外,也需要說明的是,這一幅九歌圖卷,卻是以白描人物手法拒絕而成。說起來這也是王觀繼孔子聖蹟圖之後,第二次看到這樣長篇大幅的白描圖畫了。尤其是圖畫的作者,卻是讓他精神振奮。
“這是李龍眠的九歌圖卷。”
一瞬間,不僅是王觀看到了款識,周老等人自然也注意到了。一時之間,每個人臉上都有幾分驚喜交集的表情。
李龍眠。卻是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尤其他號龍眠居士,所以後人多稱他為李龍眠。
據文史記載,李公麟出身名門大族。家藏古器名畫法書甚多,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鑑,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訂世次,辨別款識。也就是說,李公麟也是歷史上有名的鑑定大師。就是由於他這個本事,他還曾經親手鑑定過傳國玉璽。
史書記載,宋紹聖三年,成陽縣民段義得古玉印,自言於河南鄉劉銀村修舍,掘地得之,有光照室。四年,上之,詔禮部、御史臺以下參驗。在鑑定的官員之中,就有李公麟,最後還是他一錘定音,斷定東西就是真正的傳國璽。
當然,李公麟鑑定大師的身份,卻沒有他繪畫大師的身份那麼有名。他一生勤奮,作畫無數,人物、史實、釋道、士女、山水、鞍馬、走獸、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
最重要的是,他的白描圖畫深得吳道子的精髓,筆下掃去粉黛、淡毫輕墨、高雅超逸,被後人稱為天下絕藝。
要知道在中國繪畫技法中,線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純用線條和濃淡墨色描繪實物的白描畫法,可以說是線描技法發展的最高、最純的階段。而李公麟的白描技法卻是後人學畫所遵從的樣板典範,猶如群龍之首,讓後人千百年來代代相傳。
大家覺得,李公麟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新,自成一家,被後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甚至於有人覺得,吳道子的畫技本是古今第一人,但是李公麟畫技大成之後,吳道子也不能夠稱為獨步天下了。
能夠得到這樣的讚譽,可見李公麟畫藝的厲害。那麼也可以想象,如果這幅九歌圖卷真是出自李公麟的手筆,東西絕對可以稱為稀世之寶。
“沒錯,肯定是李龍眠的真跡。”
與此同時,一個專家勉強收斂激動的心情,仔細評點道:“你們看,整由畫以線條勾勒的白描手法為主,用筆十分蒼老潤潔,遒逸秀勁,勾勒簡練暢意,古拙脫俗,使人物更加生動傳神,充滿了極具一種裝飾美。”
“在屈原畫像之後,就是依據九歌原詩的情節,逐一繪製出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的形象。從筆法就可以知道,畫家熟練地運用線條長短、迂迴、曲直變化,流暢飛揚,宛似行雲流水,使得人物形象充滿了各自的不同神韻。”
說話之間,那個專家讚不絕口:“不愧是名家大手筆,妙不可言。”
“不要急著下診斷。”
相比之下,還是周老比較冷靜:“畫面的筆法風格,只是判斷的依據之一而已。不要忘記了,除了李龍眠以外,元代的畫家張渥,也有這樣的本事。”
“易之說得對。”
此時,旁邊有人贊同:“張渥師法李龍眠,得其清麗流暢之風,以白描人物著稱於世。明清以來,他的線描技法更被奉為人物十八描中鐵線描典範,有李龍眠後一人、絕妙當世的美譽。最重要的是,九歌圖也是他的成名代表作。”
“你覺得這是仿作?”
沒人覺得是贗品,畢竟在場都是大行家,是不是贗品,幾乎一眼可以看得出來。
不過,如果是臨摹之作,那就另當別論了。畢竟,不能否認的是,一些臨摹的作品惟妙惟肖,就算是專家,也不敢認定自己的判斷一定百分之百準確。
這是一個讓人比較尷尬的事實,對於鑑定師來說,不怕贗品,就怕老仿的東西。因為老仿的東西,經過時間的流逝,自然把一些破綻抹去了。這種情況下,自然給後人的鑑定帶來一些困難,彷彿模稜兩可,不太好判斷真仿。
“老陳,你上。”
就在這時,有人催促道:“快看看,這些款印有沒有什麼問題?”
所謂術業有專攻,顯然那位陳專家,就是專門研究款印這一塊的。對於款印方面的知識非常淵博,甚至本身還是一位金石篆刻家。
陳專家出馬,不僅是頂倆兒,頂十個都不成問題。片刻之後,他就有了結論:“沒錯,款印沒有什麼問題。不僅有李龍眠本身的鈐印,另外還有南宋內府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