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俞飛白就愣住了,彷彿有幾分口乾舌燥,不確通道:“又是傳國玉璽?”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可是充滿吸取教訓,不敢輕易下結論了。
“這是真的,真正的傳國玉璽。”
與此同時,王觀目光透出驚喜之色,十分肯定起來。
“你能肯定?”
其實俞飛白也信了,不過還是要確認一下。
“廢話,一般的東西,能夠做到滿室生輝的地步嗎?”王觀笑道:“再說了,如果不是傳國玉璽,有必要供在這裡嗎?”
“也對。”俞飛白很贊同:“唯有傳國玉璽,才配得起這樣大的排場。”
“這話對,也不對。”
然而,就在這時,其他人走了上來,只見侯老笑道:“把這裡修成這樣。並不僅是為了存放傳國玉璽而已。”
“那還放了什麼?”俞飛白十分機敏,卻是聽出了弦外之音。
侯老笑了笑,卻也沒有說話,只是輕輕拍手。清脆的聲音在空闊的空間之中迴盪,卻是有幾分響亮。就在王觀和俞飛白迷惑不解之際,平臺四周的地磚突然產生了變化,一塊塊地板突然就陷了下去,然後露出一個個窟窿。
“怎麼回事?”
一時之間,王觀和俞飛白有幾分吃驚,也連忙打量起來。片刻之後。只見在窟窿之中有東西緩緩升了上來。
“啊!”
時間不大,一件件東西紛紛浮現,俞飛白看了一眼,就十分驚奇道:“好像是鼎……”
“九鼎?”
一瞬間,王觀的眼睛圓睜,驚喜交集之餘,更是充滿了難以置信之色。
“什麼?真的是九鼎?”
俞飛白也反應過來了,一件一件地數下去,只見四周確實排列了九個大鼎。這些大鼎造型分別是五圓四方。兩耳三足,充滿了古拙之色。
乍看之下,與商周時期的青銅鼎沒有什麼區別。然而青銅鼎是青銅鼎,九鼎又是九鼎。哪怕都是青銅鑄造的東西,但是概念卻完全不一樣。
關於九鼎的傳說有很多,但是公認的卻是大禹鑄九鼎永鎮九州的說法。
夏朝初年,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也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九鼎在手,就意味著天下共主,是順應天命。
所以夏亡之後,鼎遷於商,商亡之後,鼎遷於周。但是春秋時期,隨著東周王室力量的衰落,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生了覬覦之心。
特別是春秋五霸之中的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厲行改革,國富兵強,兵鋒直逼東周王都,並且明目張膽的派人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
由此也可以知道楚莊王打算取代周王室,成為天下共主的野心。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後人奪取江山,一般會稱為問鼎天下。
不過楚莊王的願望沒有實現,周王室勉強保持九鼎,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史料之中又有秦齊索鼎的記載。不過由於兩國相互制衡,卻也沒有成功。
再之後,關於九鼎的下落,就成為歷史謎團了。
有人說,在秦吞六國的過程中,呂不韋滅周,也順手把九鼎帶回咸陽了。但是也有人說,在秦滅周之前,九鼎已經消失不見。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沒有力量保護九鼎。而戰國時期各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卻虎視眈眈,力圖統一中原,取周而代之。
這種情況下,周王室看見事不可違,乾脆一狠心,把九鼎擲下江水之中。所以在秦始皇年間,史書上也有秦始皇派人泅水打撈九鼎的記錄。
當然,後世的史學家,也根據當時周王室的財政情況,提出了一個新穎觀點。他們覺得當時周王室的財政已經崩潰,債臺高築,入不敷出,於是銷燬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
不過,這個猜測儘管有些道理,但是卻提不出任何一點史料加以證實,不能讓人信服。所以九鼎的下落,大家依然是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從夏初到週末,大概兩千年時間,九鼎一直傳承有序,但是在戰國末期卻突然消失不見,一直以來都是讓人感到十分遺憾的事情。但是此時此刻,眼前卻忽然看到了九鼎,也難怪王觀和俞飛白十分震驚,急於知道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