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犯上,罪無可恕。攘外必先安內,“若失皇上,國亦復有何望”,因此前方將士莫不希望起兵勤王,報國盡忠。駐守江寧(南京)的呂頤浩、駐守平江(蘇州)的張浚立即決議起兵討伐,並得到了駐守吳江(今江蘇)的張俊和由鹽城(今江蘇)來的韓世忠及劉光世的支援。張俊、韓世忠先後領兵至平江,聽張浚調遣。接著,以韓世忠為前鋒、張俊為輔翼,劉光世為遊擊,呂頤浩、張浚總中軍,從平江大舉出兵討伐。三月十八日,韓世忠兵至秀州(嘉興),已離杭州不遠。大將張浚向苗、劉寫了封警告信,信中指出:“廢立之事謂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誅。”
苗、劉二人聞訊後深感不妙。由於起事倉促,兩人都沒有長遠打算,更沒有考慮到帶來的嚴重後果。兩人一面給韓世忠、張俊加官晉級,一面又誣陷張浚製造叛亂,謀反社稷,謫為黃州團練使。當詔書遭到張浚拒絕後,再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應付局面。自己手頭僅有一萬御林軍,如何能抵擋前線而來的數倍精銳之師。而且皇宮內外、街頭巷尾無不流傳著一個說法,“苗劉作亂,觸怒天顏,引金龍發雷警示”。導致軍心浮動,士氣低迷。城內的百姓和官員也都是陰逢陽違。看來這仗九輸一贏,不好打啊。
與苗傅、劉正彥的不知所措相比,楊康自然不會放棄如此大好形勢。透過身邊的宮人給宰相朱勝非暗傳密詔,讓他聯合百官,給苗劉二人施壓。說起宰相朱勝非,還是楊康新近提拔的。楊康主政的這點時日,選用賢能,勵精圖治,也是有目共睹。與趙構之前的依賴投降派的汪伯彥、黃潛善,一味主和、逃跑,有很大差別。大家都說皇上氣象大改,實乃宋室之萬幸。如今皇上落難,怎可袖手旁觀。
百官一起進宮向苗劉請願,讓其還政於楊康。苗傅見百官意堅詞烈,也是頗為難辦。雙方僵持良久,最後苗傅接受了朱勝非的折中提議,讓孟太后垂簾聽政,主持大局。百官得此結果,便先行散去。
劉正彥對苗傅說:“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