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克銓、宣炳龍等人說的那些“天邊的事”,一句話:“誰要拆房子,我們就跟誰拼命!”
農民畢竟是農民,你把工作做到了家,他們還是挺老實、挺聽話的,尤其是吳克銓他們把未來的崑山描繪成上海一樣的“花花世界”,再加上發動黨員帶頭,最後他們還是沒出什麼特別的難題。
那個時候拆遷搬家也沒有多少補償,靠的是老百姓“聽黨話”的覺悟,但輪到一些單位拆遷就難多了。
有條朝陽路拓寬改造工程,牽涉到18個單位的搬遷,光拆除房屋面積就達6890多平方米,而且絕大多數是無償拆除,加上這路通著蘇滬交通要道,每天七八千輛車子來來去去,施工的時候恰逢雨季,拆房拓路,吳克銓與副縣長石泉忠等人天天像泥猴子似的滾打在現場,依然天天有人出來吵吵鬧鬧,甚至扛著鐵棍揚言要拼個你死我活。最後還是吳克銓他們用黨性和組織原則說話,終於擺平了這些單位。
“改革初期大夥兒的眼光雖然短淺一些,但想的問題還是比較簡單,換上現在,你想拆一處房子、整一塊地,那代價就不是當年的那種無償了……”如今的吳克銓說起當年的那場“驚心動魄”的事,心存對崑山人民的一份深深的感情。他說崑山現在的現代化,不是哪個人的功勞,應該是全體崑山人民的功勞,他們當年的無私奉獻最可貴。
老縣長這話說得有道理。共產黨人執政能夠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從來就是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援和奉獻。崑山當然不例外。
為了招商引資,吳克銓他們在完成對新區與老縣城之間的道路拓寬的同時,也著手對那些同樣靠自費建起工業小開發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