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家港比自然小得多。常熟總人口超過百萬,張家港有八十多萬,太倉只有四五十萬人,面積也比上面兩個大縣市小了近三分之一。過去通常情況下如此論說太倉,太倉人自然心裡不服氣,但不服不行,因為中國許多事是要看“總量”的。於是太倉吃虧是必然,“小太倉”的名聲也是這樣有意無意中形成的。
太倉人憋足勁,這些年“小個子”使出了大勁,連年跨上新臺階,與崑山、常熟、張家港、吳江幾位老大哥一起,也進入了全國百強縣市前十名。可是蘇州人知道,太倉能進百強前十名,使的勁兒絕對比幾位老大哥要多得多。所以當獲悉太倉進入百強縣市前十名時,蘇州領導特意跑到太倉表示祝賀。“小弟弟”進入百強前十名,對於蘇州來說意味著“全體出線”,對太倉來說則意味著從此誰也別小瞧了“咱”!
“咱是好樣的!”太倉人揚眉吐氣啊!
開始我並不瞭解,後來才知道,十多年前的上世紀末,太倉有過一段“屈辱”的時光。那個時候蘇州除太倉之外的各縣市發展得已經相當強大,一直高居於全國百強縣市的前五位,惟獨太倉這個小弟弟始終沒能上百強前十名的榜。那些年與太倉一路之隔的鄰居崑山發展一日千里,“崑山之路”的光芒和聲望聞名天下,他們的開發區經濟模式如日中天。恰巧那時正在進行撤縣改市的風潮,於是有人在蘇州領導面前出謀:乾脆把“強崑山”與“小太倉”合在一起叫“昆太市”吧!
第22章金太倉之光(3)
“昆太市好啊!昆太市一旦成立,我們可以同上海市較量較量了!”崑山人暗裡欣喜若狂。崑山人是能幹大事的,他們對此十分擁戴。然而太倉人心酸死了,說什麼也不會同意這種“屈辱”的合併。
此事真假我沒有考證,我想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其實在1988年前,崑山是不如太倉的!”陸冬權,一位解放前參加過地下黨的老太倉人告訴我。
“我給你舉個例子:上世紀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當時我們太倉還有1620萬斤糧食在糧庫裡放著,是多年積存下來的。縣委看到老百姓的地裡沒了收成,便決定將這些糧食拿出來救濟大家,結果使太倉老百姓安度了三年困難期。可崑山那時窮得不行,老百姓拆了房子跑到我們太倉的一些富裕鎮上去換糧食。我們的老百姓還不敢把糧食換給崑山人,縣委也不敢,後來是蘇州專區的領導發話後才給崑山人換了,那可是救命糧啊!太倉有糧,是因為我們沒有在浮誇風中虛報糧食數量,結果隊隊都有餘糧,百姓沒有因大災餓肚。從合作社開始到人民公社的那幾年裡,太倉人向國家交糧一直是全省第一名。所以我們太倉自古以來有‘金太倉’之稱。”陸老說。
而今天當我們再步入這片金燦燦的土地時,你會驚喜地發現,“金太倉”是真正意義上的名不虛傳。
近十年間,太倉是蘇州各縣市中變化最大的,其增速和增幅也是最大的,主要標誌不僅體現在它的地區生產總量上,更體現在它的人均水平上。但那次我在飯桌上聽到*太倉市委宣傳部長陸衛其說出的另一個數字令我驚奇不已:太倉現有近50萬人口中,竟然有百歲老人好幾十位!九十歲以上的有一兩千人……
“我們太倉的‘老壽星’是全蘇州最多的!”陸部長很自豪地告訴我。
這讓我暗暗吃驚,因為過去一說起經濟發展,有一件事總掛在我心頭:父老鄉親們口袋裡的錢和存在銀行裡的鈔票比以前多了,生活和壽命是不是也比以前更好、更長了·
以前在別的地方採訪,聽說過長壽鄉一類的事,比如像風景如畫的海南三亞的南山一帶有個長壽村,到那裡一看是因為那裡的人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海灘邊,空氣和風景太好了,不長壽才怪!還有某省的一個長壽村,因為那裡的山民根本就是生活在原始狀態下,雖然百姓吃的住的和穿的都還十分差,但那裡絕對沒有任何工業汙染。太倉和蘇州不一樣了,都是全國發展最快的地方,工業化和現代化程度幾乎是最高的地方,這裡要是也有“長壽村”和“長壽鄉”了,那才叫稀罕!
可是太倉人告訴我:他們不僅有“長壽村”和“長壽鄉”,而且現在整個太倉都成“長壽市”了!
這是奇蹟。這是蘇州的一個並不為人所知的另一個奇蹟!不總結和宣揚這個成果,定是一種失誤。
我在太倉採訪聽說這事後,比聽說太倉這些年增了多少財政收入更興奮,於是我在有限的時間裡到了兩個村,一個叫協心村,一個叫太星村。它們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