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問:為什麼選擇一個如此偏遠的鄉下卻又起了一個洋名·郭道輝告訴我:他的一個弟弟前些年在阿根廷辦了個公司,阿根廷首都有條很出名的服裝街叫聖達菲,於是熱衷服裝業的郭氏兄弟商量也要搞一箇中國的“聖達菲”。可為何又選擇了常熟東張這麼一個非常偏遠的鄉下來辦廠呢·
“因為常熟這塊地方水土好,到處都有心靈手巧的匠人,常熟的裁縫恐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匠人之一了,尤其對服裝的細工和感覺也許連世界上最好的服裝設計師都很難比,而且人誠實勤勞,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看中和選擇像東張北新村這樣一個地方的緣故。再有一點我想告訴你,常熟離上海才多少路·以後交通改善了,常熟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像上海的後花園,幾支煙的功夫啥都搞定了。”這話是十幾年前說的,當年我這個常熟人聽了還覺得有些“遙遠”。才過了幾年,郭道輝描繪的誘人前景都實現了。昔日的東張北新小村現在就緊挨著長江第一大橋——蘇通長江大橋,不僅不再“偏遠”,而且成為交通樞紐之地。從這兒到上海一路都是高速路,花上一個多小時便可抵達上海的人民廣場。郭氏“聖達菲”現在早已在上海有了自己的總部,在國內和國外的分部也到處都是,而它的生產基地卻仍然放在常熟。
第20章常熟的“品牌”故事(8)
“因為中國服裝業的根在常熟,我們離不了這個根。”大老闆郭道輝這麼對我說。
中國的服裝業之根為什麼在常熟·這讓我既感自豪,又感疑惑。那天我回到自己的老家,身邊坐著我年邁的母親和姐姐妹妹。姐姐的女兒馬上要結婚了,姐姐在一旁繡著一塊花邊,這種情景在我小時候就見慣了,但這一天卻讓我有意外的收穫。
“姐,你現在也算是一年收入幾百萬元的老闆娘了,幹嗎還要自己動手繡花嘛·”姐家裡辦的紡織廠,有三四百個工人,姐夫在我面前多次說過他廠裡的年產值已達億元,在當地也算中等水平的小老闆了。姐姐平時花錢特大方,可卻仍然自己動手繡一個幾塊錢就可以買回來的桌上裝飾品。
“閒著也是閒著,花邊是我們常熟人的本事,不能失傳唄!”姐很隨意地這麼回答我。
這時我見母親湊過去拿起針,熟練地挑起花邊線針來,隨之我妹也湊了過去……看著我母親和姐姐妹妹三人的繡花的樣子,我內心一陣感動,引出聯翩浮想:我的親人和家鄉的婦女們與眾多小裁縫們一起匯聚而成的世代傳統,不正是常熟服裝業代代相傳而永遠繁榮昌盛的薪火嗎·這不就是郭道輝先生所說的“中國服裝業”的根嗎·
是呵,我猛然省悟!
常熟人的心靈手巧並非天生就有,也是世代形成的。很小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早在100多年前的1904年,在我家鄉常熟支塘鎮就有了第一家叫“裕泰”的紗廠,但經常看到母親、奶奶及鄰居的女人們都會在休閒的時候聚集在一起繡花邊——這種花邊都是靠一針一針地勾挑起來的,很好看,布料和顏色都非常講究。女人們靠一針一針地繡花,可以換得每月幾元、十幾元的收入,而且不管什麼樣的女人,只要她們低著頭靜靜地在胸前行針時,都會讓人感到她們非常美——那種美是恬靜的美,優雅的美和勞動的美。這是我在童年時代的記憶中僅有的幾幅鄉情美景之一,現在想起來仍然感到很愜意。原因之一是所有我故鄉的美女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優秀的繡娘,原因之二是所有難看和不善良的女人肯定也是成不了繡孃的。
人民公社時代的繡娘與著名的常熟花邊一樣從來就沒有被列入“資本主義草”的範圍,所以這也是常熟地區的手工業和鄉鎮企業比其他地方發展得更早、更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小五金、小紡織的出現,一批繡娘被招進了鄉鎮企業,她們開始由繡娘變成鄉鎮企業裡的“織女”。
“咔嚓嘶——”“咔嚓嘶——”這種聲音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的蘇州一帶,幾乎在任何一個鄉村和城鎮旮旯裡都能聽到,這是蘇州鄉鎮企業最具標誌和繁榮階段的一種特殊鄉間音樂,它似乎是在一夜之間覆蓋了千百年來獨步天下的蛙聲和蟬鳴,從而使這裡的農耕水鄉開始轉向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並存的新世界。
常熟無疑在這個階段比周邊的縣市走在更前列,尤其是紡織和服裝業上所表現出的區域經濟特色更顯現特殊光芒……
第2節馬路地攤壘出的市場模式
正在寫作此書時,友人將《蘇州農村改革30年》一書送到我手上。我認真一讀,瞭解了一些蘇州鄉鎮企業發展的歷史淵源,書中講到: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