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千萬元”。
2008年為寫這部書,我到常熟服裝城第一個點名要採訪的就是她。
老阿婆見我後,熱情地握著我的手連聲道“老朋友”、“老朋友”。雖然十幾年裡只有幾次見面,但確實算是老朋友了——在記錄常熟服裝城的歷史變遷中,我是一個筆錄者,黃希芝是一個親歷者。我知道黃希芝是個不平凡的阿婆,在共和國成立前夕只有15歲的她,就是一個浪漫色彩很濃的少女,蘇州女中畢業後她瞞著父母報名隨解放軍南下,後來因為軍隊考慮她是獨生女,就把關係轉到了地方政府,黃希芝因此成為解放後常熟市政府機關的一名年輕女幹部。1958年一件不經意的生活瑣事鑄成了黃希芝曲折的一生,她從此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也失去了美好理想……直到1979年,已過不惑之年的她才有了家庭和第一個孩子,哪知孩子才幾個月她卻發現自己患了絕症。生活真像一杯苦酒,手術後的黃希芝為了孩子和遠在新疆的丈夫,不得不在街頭擺地攤——她是最早在南門汽車站擺地攤的小販之一,可那時她和那些小販擺地攤是被當做“投機倒把分子”經常受到打擊的物件,黃希芝為了給兒子掙幾塊錢的“奶水錢”,不得不整天“流竄”在汽車站周圍。1985年,常熟招商場正式開張了,飽嘗了無地擺攤之苦的黃希芝,憑著豐富的經商經驗和久積的那份期待,傾囊2萬元,租下了幾個攤位,正是這大膽的一步,使得黃希芝徹底改變了自己後半生的命運……
“我的命運是跟著常熟服裝城的發展而發展的,沒有服裝城就沒有我黃希芝的今天。”多年擔任常熟服裝城商會會長和常熟市政協委員的黃希芝如此深情地說,我記得十多年前她說過同樣的話。
細細品味這位阿婆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歷史課題:到底是常熟的招商城(服裝城)改變了像黃希芝這樣的數以萬計的常熟人的命運,還是數以萬計的黃希芝式的常熟人決定了常熟服裝城的命運·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課題,就像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一樣,到底是中國人以自己的奮鬥精神推進和改變了中國命運,還是中國改革開放推進和改變了億萬中國人的命運一樣。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展與本質的變化,來自於內因與外因兩個因素,歷史的進步首先是人民要求進步的意願和革命的動力,其次是時代的發展與推進影響了人民的這種進步與意願的實現,兩者缺一不可。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0章常熟的“品牌”故事(14)
常熟服裝城的建立與發展史實證明,在近二三十年間發生在這塊熱土上的一場改變了當地人民生活和地區經濟及社會面貌的革命,首先是人民有強烈改變自身命運的需求和奮鬥精神,其次是政府和黨的組織因勢利導,並正確執行了黨的方針政策,又從本地的實際出發,緊緊抓住了發展的機遇,從而獲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這也許就是常熟人創造的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我稱其為“常熟經濟的市場模式”。
常熟經濟的市場模式與崑山、張家港和吳江等很不一樣,它所帶給這個區域的百姓和社會的效應是磁鐵般的吸引力和太陽般的輻射力。
到過常熟的人都會發現一個基本事實:在蘇州之地,常熟也許是最務實的一個縣(市),這裡的百姓生活和他們的心態是最富足與和諧的。這跟常熟的市場經濟模式所帶來的實惠有著直接關係。
*經典經濟學說告訴我們,任何經濟形式所帶給社會的財富肯定歸結為資本的合理流通與釋放。常熟因為一個服裝城,一個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20餘萬人的客商的激情經營、241條輻射到全國各地1000多個城市的客貨供應鏈和日均資金流量近7億元的32個專業市場組成的巨大市場,它帶給這個城市的幾十萬勞動者(多數是農民)的效益顯然巨大無比。
“辦一個市場,興一方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地百姓”,這是常熟執政者在創辦服裝城初起就建立的理念,這個理念一直堅持了二十多年,因而形成了從“一個市場——興旺產業——繁榮經濟——實惠百姓”這樣的良性的發展模式和社會進步標誌。
在常熟市場發展日益顯示力量的時候,許多地方想“克隆”它,結果幾乎都失敗了。這讓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今天也不知所以然。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對此常熟人坦然笑言:我們的市場克隆不了。因為我們的市場有幾十萬當地百姓的自覺行為和豐厚的本地資源,以及市場自由經濟的自身規律決定的,三者缺一不可。
這話聽起來並沒有什麼深奧的道理,但細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