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了那些報批手續;為這路,他還得帶領村民連續三年給人家鄰村送去8000斤大米——賠人家的!還有許多許多冤屈的事杜根根就不想提了。總之你們看著我杜根根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路修好了,杜根根馬上將村上那個又破又爛的布廠改成了與縣城內大紡織廠可以抗衡的新廠。後來又與大名鼎鼎的縣城內的色織四廠辦聯營的“四聯染紗廠”。與此同時,又在村上集資24000元辦了一個汽修廠——別看這個小汽修廠,後來它利用城郊優勢,像滾雪球似的發展,沒幾年就成了江蘇省掛牌的“一類企業”,年修客車量達7000餘輛次,成為李橋村的一棵“搖錢樹”……李橋村的村辦企業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後來蘇州地面上把李橋村的“想致富,就修路”的經驗當做一條法寶,迅速形成了環市區、縣城的“城鎮郊區經濟帶”——農民們拉近與城鎮之間的距離的結果是,很快獲得了經濟新生命。
杜根根帶領村民修的那條路後來成了常熟城郊的“黃金之路”,尤其是他透過多方引資後辦起的“李橋村工業城”,吸引了眾多有錢沒地的國營、合資和私營企業到那裡投資落戶,沒用幾年就初具規模,成為我國最早的一批農村經濟開發區。後來他又將自己的村辦企業擴大成一個集紡織、機械、化工、房地產、商業和貿易等十幾個產業於一體的“申大”集團。
“申大”公司今天已經是全國著名的企業了,“李橋村工業城”現在已經屬於常熟市區的“城中城”了,當年的那條“李閘路”上今天來來去去的人也已經都是穿著時尚的市民了……
杜根根和李橋村所走過的路,是蘇州千千萬萬鄉鎮企業和農民們所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