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500年風風雨雨造就了一個老蘇州,2500個日日夜夜創造了一個新蘇州。
“新蘇州”之稱一直沿用至今。《文匯報》記者到新區採訪,看著太湖之濱這片聳于山水之間的現代化新城,感慨萬千地寫下了這樣一個標題:“真山真水園中城”。
無論是作家的驚歎,還是記者的描述,它們都給新區的崛起註釋了一個共同的元素:速度與精美。
據1997年環保部門統計,新區的綠化率達35%,遠超國家標準。許多老外投資者第一次到新區,不是奔王金華的“總裁”辦公室,而是急著登獅子山,急著一覽天平、花山、何山、橫山等群峰秀嶺,要不就是驅車到開放式的綠地遊索山、玉山、天獅等湖景山水公園……
這裡是公園還是廠區·是廣場還是小區呢·他們被新穎、美妙的“蘇式”開發區深深吸引,甚至時常懷疑自己的視覺。“在這樣的地方辦企業,獲得的將是生命質量與經濟效益的雙重豐收。”外國企業家們如此評說。
“以綠意造園,是我們新區的一大理念。這既借鑑了歐美風格,又傳承了水鄉蘇州的特質。綠樹、綠色多,又充分引入開放式大公園的格局,使得新區每年保證有300天的綠期。古蘇州是以園林‘雨打芭蕉’、‘梧桐知秋’、‘歲寒三友’的千古絕唱達到一種文化和古典的結合,新區以綠意加園林,從而創造一種‘錦繡大地’的氣氛和自然特色。你看我們這裡的植物造型吸收的是大色塊的綠地風格,如海之墨色的雪松林,晚霞一般的紅楓林,一片片桂花黃,一片片橘子紅,中間鑲嵌著來自美洲的美女櫻,紅、黃、藍、紫組合成一體,五彩繽紛,遠觀如萬紫千紅的花地毯鋪就,近看恰似置身於花木叢間,美不勝收。”新區人一談起他們的美景,總滔滔不絕,令人陶醉。
僅僅幾年時間,沉默了數千年的獅子山,從冬眠似的冥寂中睜開倦眼,驀然回首,轉瞬間這裡已是天翻地覆……
今天的蘇州新區建設者和創業者,他們最願意向外人誇耀的是這裡的科技含量。“要說我們蘇州高新區能使獅子山這片曾經是蘇州北大荒的地方呈現出今天這個樣子,關鍵還是我們這兒的高新技術發揮了催化作用。”
“此話怎講·”
“高新高新,自然文章在‘高’與‘新’上。‘高’,意味著我們的開發區從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這是指的引進企業的高階水準;‘新’,是指產業的建立與趨向必須是當今世界最前沿的最先進的技術定位。”現任蘇州高新區工委書記王竹鳴向我介紹:從1992年建立新區的那天起,王金華等老一輩創業者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科技優先”戰略,緊緊圍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目標,在實際工作中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加快聚集新產業、建立新體制、建設新城區,構築國際平臺的思路與實踐,因而使得高新區真正在“高”與“新”上呈現五彩繽紛的璀璨光芒。。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9章“新蘇州”的誘惑(10)
在採訪高新區時,我看了一部長期在新區工作的蘇州作家徐卓人寫的《歸國留學生部落》的書。它記述的是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歸國留學生在蘇州高新區創業和成就大業的事蹟。它顯示在蘇州高新區內形成了一個“歸國留學生部落”。這個群體現在已達數百人之多,他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在國外卓有科研成果的歸國留學博士、專家。“由這些留學博士帶出來的專家與科研人員,今天已經達到近萬人。這些具有世界級水平的研發人員和科技隊伍,是我們高新區最大的資本。”王竹鳴一談起這個話題,就兩眼放光。
“我們現在一年有近2000億的工業產值,100多億的財政收入,靠的主力產業就是高新科技。我們有六大創新載體:蘇州科技城,蘇南工業技術研究園,蘇州環保產業園,蘇州創業園,留學生產業園,蘇州高新創意園。它們涵蓋了電子資訊、精密機械、生物醫藥、新材料、汽車研發與關鍵零部件、廢棄物迴圈再利用等八大世界級先進科技專業產業工程,其中最令人驕傲的是已經體現市場能力的十大自主產品群體:高功率動力鋰離子電池、新一代網路安全技術開發、碳矽鋁釺維與碳纖維、光刻膠、第三代行動通訊、CPU核心應用技術、生物醫藥產品、動漫產品、振動及環境實驗裝置、新一代高分辨數碼有機光導鼓……”新區主人對這些技術與產業的專業術語如數家珍,我們有的很難聽懂,但一旦換成具體的和實用的例子來說明時,所有的外行人都會為他們感到驕傲——比如中國的“神舟”飛船在飛向太空前需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