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此,常委們十分贊同,並認為把抓外向型經濟、調整發展鄉鎮企業作為發展蘇州經濟的“牛鼻子”,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帶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完全正確,非常及時。
如何衡量外向型經濟·外貿收購無疑是一個風向性的標誌。1986年,蘇州全市的外貿收購額為12�86億元。有關部門在確定1987年全市外貿收購計劃時定的是16億元。
“16億元是蘇州的實際水平嗎·”高德正到各縣(市)、區調查時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幹部們討論。
“16億有點低了,20億完全有可能。”大家反映說。
“那為什麼就定了16億·”高德正問。
“多保留點餘地穩當些嘛!”回答道。
高德正笑了,說,保留些餘地是對的,但過分的“保留”,反而可能會影響應有的工作成果和發展速度。在市委、市政府班子商量此事時,大家的意見一致:當年度全市的外貿收購計劃確定為19億元,給可能實現的20億元留一定的餘地。
“結果這一年我們實現了19�97億元的外貿收購額!老實說,如果不是市委及時調整計劃和鼓勁,也許我們只能完成16億元的水平。”一位外貿部門的老同志告訴我當年的這件事。
1987年底,黨的十三大勝利召開,中央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要求沿海地區積極發揮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先富之地帶動西部地區發展。中央精神如一場及時雨,蘇州幹部好比喝了一帖清涼劑。尤其是這一年嚐到瞭解放思想鼓幹勁外貿收購額從16億元一躍上到近升20億元的甜頭,大家感到蘇州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潛力巨大,必須牢牢抓住這個“牛鼻子”!
“我看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們缺乏進出口權,這個制約因素如果克服掉了,蘇州外向型經濟發展定能實現跳躍性前進。”蘇州市外貿公司的同志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了市委領導面前,並進而解釋道:當下我們的蘇州市外貿公司實際上只是省外貿公司的一個“收購站”,既沒有直接的客戶,更沒有進出口經營權,一年12個月辛辛苦苦為省公司“打工”,沒有主動權,因此也就沒有太多的主觀能動性與更大的積極性。
第7章牽“牛鼻子”讓姑蘇光芒四射(5)
“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們認為我們蘇州外向型經濟還能有更大的發展·”高德正書記和俞興德市長問。
“這是板上釘釘子的事!”外貿部門的人回答得很肯定。
“那我們到省裡去爭取到這個‘外貿進出口權’。”高德正和俞興德說。
到了省裡一談,書記韓培信和省長顧秀蓮聽後感覺蘇州提出的建議有道理,便立即召開了全省幾大市的書記、市長會議,並鄭重其事地同各路“諸侯”商量此事,指出省外貿公司將向無錫、常州、南通和蘇州四個基礎比較好的下放進出口權,條件是相應承擔省外貿公司的債權。沒想到這四個“兄弟”除蘇州外沒有一家願意接受省裡的這個方案,並形成四種結果:常州堅持原來的體制,無錫認為外貿不如內貿,實際上也維持了原來的做法,南通說:“你們三市的做法我們一家也不學,南通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有多少就做多少。”
江蘇省領導開明,說省裡尊重大家的意見。這給蘇州帶來巨大壓力,因為他們一方面得到了進出口的自營權,同時也必須承擔省外貿公司的債權——那債權老實說很沉重。但兩年以後的結果是:拿到進出口自營權的蘇州雖然花了高價“買”得政策,外貿卻如虎添翼,迅猛發展,並且一躍成為了全省外貿第一名且將這種優勢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是後話。
這個時候的蘇州還遇到了一個很鼓勁的“機遇”——黨的十三大後,中央領導來到蘇州視察,並在調研蘇州的鄉鎮企業和外向型經濟後,親自主持了在蘇州南園賓館召開的華東片外向型經濟的相關省市領導參加的座談會。高德正代表蘇州在會上作了發言,他在彙報中提出了一個沿海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即著力解放思想,實施外貿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央領導對蘇州的經驗和思考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蘇州的外貿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包括鄉鎮企業在內的外向型經濟正“悄悄拉開序幕,好戲即將連臺”。
蘇州的幹部們精神大振,尤其是處在徘徊之中的眾多鄉鎮企業家如被打了一針強心劑,紛紛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外市場……這其中,素有“老外貿”之稱的張家港西張鎮更是一馬當先,他們在70年代時就開始做外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