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費?”
楊應麒:“今天之內我會給你們每個人一小筆財物大概夠你們十天的生活。願意留下來的就用這筆小錢過活十天後再。不願意留下來的就用這筆錢回家去!不過你們做了決定之後就不能輕易改變。”
楊應麒指著東邊那個村子道:“待會你們列隊到那邊去那個村子是起給你們住的!你們登記了姓名決定了去向就可以領東西了。”又對漢部眾人道:“好好照顧他們他們和我們當初的處境是一樣的!而將來他們或許會成為我們的朋友或許會成為我們的親人。”
俘虜們將信將疑地由幾十個工兵領了過了。漢部許多人都在楊應麒等領的動員下上前關心拉些家常一路以來患得患失的俘虜們都漸漸安心。
備戰這段時間以來楊應麒除了擴建了母村以外又建成了三座村子每座村子大概可以容納一千來人的樣子房子都簡單而寬大一房一炕每村都引有水流。這些子村各種設施遠不及母村齊備但考慮到了各種生活需要也為以後的展留下了空間——但這必須由村民自己去努力。
東村是第一個建成的村子這裡已經備下楊應麒準備好的衣物由顧大嫂帶領著六十個人分二十組派。
每一組三人一人負責問話一人負責登記一人負責放衣物。問話十分簡單:姓什名誰是否願意留下是否識字以前做過什麼工作。問話人又打量了被問者的體魄然後告訴登記者。
由於有秩序登記和放物資的事情進行得很快五百六十幾個人只有二十幾個決定離開。留下來的人或是因為苟安或是因為害怕漢部的人說話不算數。不過看到漢部放那些人離開留下來的人反而安心——畢竟漢部守住了他們第一個諾言。他們住進了炕房每五人一間每間房有一個漢部原居民陪伴著——一共是六個人。
此時已是十月天氣頗為寒冷但房中有炕可用住在裡面無寒凍之憂。楊應麒在離開東村前道:“從今天開始你們就不是俘虜了而是東村的村民。”
楊應麒組織人連夜把登記的情況理了一遍根據體魄、特長和經歷把東村的村民分成五撥:其中一百人由楊開遠留下的二十幾個工兵種子分頭訓練作新的工兵;一百五十人歸周勝管理務農;琉璃屋與鍛造所各得五六十人;一百人將派到煤場、礦場做工;剩下的人到蒙兀兒的牧場幫忙。( )
這些天住進東村的那五十幾個漢部舊人都是楊應麒挑出來的“教導者”每個人負責教導五個新居民教導的時間為一個月教導的內容有四點:一是明律令讓他們知道漢部允許什麼禁止什麼;二是知作息幫他們習慣漢部的勞動與生活規律;三是告賞罰漢部在建村之後便不再將所有財物公有而是允許私人財產的存在每個部眾都可以因自己的貢獻而得到相應的酬勞這些制度都要讓新村民知道;第四是選英才就是把新村民中的聰明雋秀者挑選出來。此外每天晚上教導者還會給新村民們講述他們一年多來的經歷又會問這些人的姓氏給他們講他們自己祖宗的豐功偉績——總之當年楊應麒如何對這些老部民進行文訓他們也就依樣葫蘆地給這批新人灌輸。在一個連物質生活都十分匱乏的年代這樣程度的精神改造已算是相當有效了——特別是接受改造者現這樣做能夠活得更好。
周勝得了一百五十個新的勞動力後十分高興歸他帶領的人以前就算不是農民也懂得些農活十分容易上手。琉璃屋的王大輝和鍛造屋的張老餘卻跑來訴苦雖然這段日子來他們都是連夜開工人手也十分短缺——但新來的這一百來號人對琉璃與打鐵不是一竅不通就是半生不熟。
張老餘道:“要分別教得他們會那不知道要多久!平時不要緊現在前面不停催著要兵器弓箭可不能耽擱。要不這幾十個人先放著等仗打完了再說。”
楊應麒一聽冷笑道:“仗打完?誰知道什麼時候打完!以前我們漢部也沒幾個鐵匠後來不都給你訓練出來了麼?還有做琉璃大輝你以前也只是粗懂後來不是一邊摸索出來了麼?現在我們的琉璃都不比波斯船運來的差了!”
張老餘道:“訓練他們?以前那些人是我花了大半年的功夫才帶出來的!現在可沒那麼閒。”
楊應麒沉吟道:“要每個人在短期內都熟悉冶鐵或做琉璃的整個過程的確是不行的這麼吧你們把工序細細拆分開來讓這些新手每人只要熟悉一個小環節這樣他們容易上手功夫也不會耽誤。”
張老餘和王大輝對望一眼一起道:“這樣行麼?”
楊應麒道:“可以的就這樣……”跟著給他們細細解說流水線工序的好處同時和他們商量著如何把工序拆分。
十日之後楊應麒對東村的一些細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