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三月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次,劉邦沒有回沛縣。

而是回了豐縣!

沛豐二縣比鄰,劉邦家在豐縣,並不在沛縣,只不過他混跡的場所多在沛縣,後來有蕭何的幫助,又成了沛縣亭長,這才給了劉邦是沛縣人的錯覺。

事實上,劉邦是徹頭徹尾的豐縣人,這裡才是他土生土長的故鄉。

只不過劉邦好華服,犬馬遊戲之樂,同時又不務正業不事生產,整天給家裡添麻煩,故而在老家豐縣的名聲並不是很好。

準確來說,是十分不好!

年輕時候的劉邦,沒少受到父親的教訓,純純就是二流子做派,和小混混沒有什麼區別,又喜歡裝逼,喜歡吹噓自己,以此來為自己張揚聲勢,故而豐縣的混混們大多不弔劉邦,豐縣的望族豪強也看不起他。

在最年輕的時候,劉邦在豐縣大概就相當於一個喜歡裝逼卻屢次被拆穿的小混混。

在豐縣,他混不下去。

後來因緣巧合之下來到了於豐縣比鄰的沛縣,結識了蕭何等一眾兄弟,這才煥發了人生的第二春。

在蕭何的運作之下,劉邦成為了亭長,也算是小小的階級躍遷,結識了一眾兄弟,黑白兩道的小夥伴都有,總算是成了沛縣小有名氣的混混頭子。

但也僅此而已。

豐縣人對劉邦最知根知底,也向來瞧不起劉邦,說穿了,劉邦不過是做了一個小小的亭長,從小混混變成了大混混,遠遠談不上什麼階級躍遷。

劉邦在豐縣遭受的白眼以及對於鄉人的怨懟遠比想象之中要多得多。

歷史上,劉邦在沛縣起義,一舉拿下了沛豐二縣,於是將豐縣交給了豐縣豪強雍齒駐守。

雍齒作為本土望族,向來看不上劉邦,不服氣屈居於昔日豐縣聲名狼藉的小混混之下,在劉邦領兵外出的時候,雍齒獻出豐邑投靠了魏國周巿。

劉邦大怒,回兵攻打豐縣沒攻下,劉邦因此對雍齒非常痛恨。收編碭縣兵馬再次攻打豐邑,又沒打下。最後向項梁借了五千兵馬,第三次攻打豐邑,最終把雍齒打跑。

豐縣啊!

劉邦土生土長的老家啊!

在這種情況下來背刺劉邦!

最他媽扯淡的是,在雍齒的帶領下,豐縣的父老鄉親把豐縣防守的跟鐵通似的,差點把劉邦的牙給磕掉,要不是向項梁借了五千兵馬,到死劉邦都拿不下豐縣。

但凡其中有人心向劉邦都不至於這麼難打。

也正因為如此,劉邦算是徹底把豐縣的父老鄉親恨到了骨子裡面。

從那以後,劉邦就再不以豐縣人自居,而稱自己為沛縣人,後又稱沛公,對雍齒的恨意也毫不掩飾。

後來劉邦登基稱帝,回到沛縣,見到了沛縣的父老兄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減免了沛縣的賦稅,從此沛縣人種地都不需要在繳納賦稅。

豐縣人因此不滿,他們也想免租,況且按道理來說豐縣才是劉邦土生土長的地方,當了皇帝就不認老鄉了,為何這樣的好事不想著真正的老鄉呢?

豐縣人的不滿愈演愈烈,畢竟這裡是真正的皇帝故鄉,縣官也不敢瞎摻和,只能上報,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

劉邦這人,他不玩虛的,恨就是恨,直接明說了。

他媽老子外出打仗,雍齒帶著豐縣人集體叛變,豐沛二地是劉邦最早佔領的地方,也算是劉邦的兩個故鄉,按道理應該是劉邦最安全的大後方,誰能夠想到豐縣人會集體背叛?

最要命的還是豐縣人把守得密不透風,劉邦攻打了幾十次,沒有成功過一次,沒有一個人為其開城門的。

縱觀劉邦起事成功,也一直都是沛縣人貢獻人力物力,不斷的安慰他勸導他,沒道理當了皇帝你們他媽的還想覥著臉說這裡才是老家。

劉邦不認豐縣這個老家,他心裡認得只有沛縣。

雖然,現在的時間段並沒有豐縣集體背叛,但是倘若不是在豐縣真的混不下去又遭人白眼,劉邦怎麼可能跑到沛縣廝混?

但凡現在劉邦在豐縣有半點地位,後來起事的時候劉邦也不至於遭到豐縣人的集體背叛。

熱情的老鄉有時候也會集體針對某個個人的。

鄉土情的淳樸也並不能一概而論,最起碼在劉邦身上並非如此。

也正因為在豐縣老家遭遇了數不盡的白眼和冷語,劉邦衣錦還鄉的執念才會如此之重。

同鄉,望族,親人!

沒一個高看他劉邦一眼的!

而現在,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崛起1639

崛起1639

上林春
國際軍火販子,魂穿同名李信,身處於杞縣大牢之內,外有紅娘子率眾攻打,脖子上絞索一根,雙腳離地兩尺,命懸一線之間,要想活命,唯有自救!李自成:“李信狗賊,掠我妻女,此恨綿綿無絕期!”史可法:“誤聽李信忠名毀,無顏再稱大明人!”崇禎:“煤山枯樹白綾墜,天亡大明心有悔!”多爾袞:“不許剃頭,誰敢剃頭我殺誰!”擊豪強......
仙俠 連載 14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