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頁)
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措:“大家的目標是為重建信任提供幫助。重建銀行間的信任,民眾對銀行和經濟的信任等。因為信任是人們使用的貨幣。”雖然默克爾一口氣說了4個信任,但沒有真金白銀做基礎的信任是讓人不安的。隨後在13日,德國大聯合政府就用實際行動支援了這個口頭承諾,批准了總額為4800億歐元的救市計劃。
默克爾:德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
其他國家也毫不示弱,法國3600億歐元,西班牙1000億歐元,英國370億英鎊……在金額上,法國和德國的救市資金可與美國比肩,歐洲幾大國相加,兌換成美元后達到萬億美元,是美國救市資金額的3倍還多。如果按照救急資金佔各國GDP的比例來看,更讓人驚訝:上個月的7000億美元救助計劃看上去規模驚人,但只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5%;而德國的4800億歐元約佔該國GDP的20%,法國19%,西班牙接近10%。
美國投行雷曼兄弟破產後,金融界草木皆兵。用英國商業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查爾斯·戴維斯的說法就是:“整個系統被槓桿化了(就是說手裡只有1元錢,但買了20元甚至30元的資產,如此一來賺錢更快,賠錢也快),很多銀行都在問自己,如果雷曼兄弟不健康,那誰敢說自己健康呢?”高槓杆化並非華爾街獨有,歐洲一些銀行也不能免俗。
雖然世界金融體系情勢危急,但對於歐洲是否會配合美國救市而採取行動的爭論,分歧依舊。很多經濟學家對歐洲能否“統一行動”表示懷疑。理由很簡單:曾經因為小小巧克力是否能含有植物脂肪討論30年之久的歐洲大陸,不會給人們太多信心。美國媒體發表評論說:每個政府都要對自己的納稅人“ 有個交待”,而這種“交待”阻礙了各國採取統一的應急措施。
但隨著愛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