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居,衝,淵,湛,虛,動,中,穀神,玄牝,綿綿,若水,無尤,抱一,致柔,嬰兒,無疵,為雌,無智,玄德,無,有,利,用……
現在又加上了夷、希、微、惚恍與無頭無尾,所有這些強調的都是大道的模糊性、混成性、抽象性、本質性、無限性與非具象性,還有靈動性、活性、非僵硬性、終極性、至上性、普泛性,甚至於也有實用性。
同時,這一段落的意思是讓你細心體察、深入感悟、活躍你的想象力、思辨力、感受能力,調動精神的敏銳、專注與恭謹小心,進入境界、交通大道,同時不要心浮氣躁、急於求成、過於實用主義。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上面不亮,下邊不暗,這是指道的非侷限性。任何一個東西都有它的陽面陰面、向光面背光面、前面(向著受眾的那一面)後面……但是大道沒有,因為大道突破了任何具體物體物質的侷限性。
這些論述也帶有修辭學上的強調重複與邏輯學上的同義反復的意思。邏輯學上一般指同義反復是一種無意義的論證,但是在修辭學上,這種強調重複卻表達著一種精神,一種讚美,一種禮讚,一種服膺。
我甚至於可以設想老子李耳大師在運用漢字時,找到了這樣繁多的講說大道的詞兒,他老人家應該有一種興奮的心情。這可以叫做“道與語詞的聯姻”,是“道與語詞的狂喜聯歡”。經驗所難以到達的大道,終於透過漢語的富有想象力抽象力概括力與描繪力形象性的詞語,令人狂喜地表達出來了。
如果不是牽強附會的話,那麼這種夷、希、微、惚恍的描述還真與宇宙發生學沾點邊,有點給人以聯想:關於星雲,關於恆星爆炸,關於黑洞,關於空間與時間的無窮大。
當然,老子的道論與物理學與自然科學無關,老子舉的一些與自然有關的例子如水如風如牝如草木的例子,科學含量都極其稀缺。老子的長項是他的思辨能力,是他的逆向思維能力,是他的遠見,是他的執著於大道的激情加冷峻。他的同義反復是一種激情的表達,也是大道的魅力的表現。古代的中國人同樣需要有終極眷注、終極追尋。但是對老子這樣的智者,他找到的不是人格神或神格人,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閻王爺與灶王爺,不是牝也不是火的圖騰,而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無所不成、無往而不利的大道。
那麼強調大道的無形無聲無痕無跡無物,可以認為是突出它的本質性、概括性、靈動性、至上性,避免它的庸俗化、偏執化、簡易化與具體化。可以廣闊是避免它的邪教化。一具體化了就會變成仁愛呀,謙遜呀,聰明呀、禮貌呀……為人處世層面或舉止層面的東西,這種為人處世舉止方面的要求極易流於作偽或至少是形式主義,流為計謀與處世奇術,反而喪失了大道的恢弘與淵博品質。或者具體化後變為迷信,變為方術,變為牽強附會,如迷於練某種功夫、氣功,迷於咒語、迷於服藥等。
學道,不能學得太瑣碎太具體,而要學其精微,學其夷希,這也是我愛講的大道無術的意思吧。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1)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而)新成。
從前那些好好學道和實行道的人,精微、智慧、深刻、明白。
(另一種版本,是“古之善為道者”。從含義上說,善為道者清楚準確,直奔主題。從行文上說,老子一直是以各個不同的角度,對道進行立體的描繪與發揮,這次從“善為士”的角度來說,即從學道悟道得道為士的角度說事,是可取的。這裡如果是講“士”,其“善為”仍然是指他們對於道的體悟與精研。因此兩種版本的釋義,應無大區別。)
由於他們的深度,他們大道的深奧與境界是不容易為旁人所體察認知的。
正因為不易體察,所以更要勉為其難地予以形容:得道的人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小心翼翼地,像是冬季渡過河流。他們慎重謙和,像是顧慮會受到四鄰的不滿或攻擊。他們認真嚴謹,像是作客他鄉,不可大意。他們慢慢地展開發揮,像是冰雪消融。他們實實在在厚重本色,像是原生的木頭。他們接受包容,就像是一個山谷窪地,兼收幷蓄,好像是不避汙濁。
那麼,誰能停止汙濁呢?靠平靜的過程使它沉澱而清明。誰能安定永遠呢?靠微調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