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而同之,強調了它們的同一性與唯一性。當然這裡也有一點破綻,因為老子否定過德,就是他講的“失道而後德”,也可以為之打一個補丁:他後來強調的與大道一致的不是一般的德而是玄德——最深刻最本質最核心的德。他否定的則是帶有人為色彩、人工推行色彩的所謂德。
其四,它忽略了、超越了物與心、客觀與主觀、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差別,也統一了人們對於世界與人類的基本認知。就是說不但大道與世界與萬物可以統一,與人也可以統一。一個聖人,一個得道之人,他的豫兮、猶兮、儼兮、渙兮、敦兮、曠兮、澹兮、混兮以及其他諸方面,本身就是道的作用與道的證明,他就是道的載體。
第三,老子的這些認識,既是先驗的也是概括的與經驗的。他自以為可以超越先驗與經驗的分野,超越(宗教)信仰、哲學、審美以及與邏輯論證的差別。它凸顯了中國式的整體的一攬子的思維方法。它的論述抽象玄妙,大而無當,是哲學無疑卻又如教義之玄妙,有詩的韻律、美妙與魅力,卻又訴諸理智與抽象思維,既難以論辯,又不乏例證,如關於水、天、芻狗、玄牝、風箱、功遂身退等的富有生活氣息與經驗內容的比喻。老子的驚人的高論至今給人以啟迪與智慧,我們當然會越來越重視挖掘這一難得的精神資源,同時,我們卻又不可以滿足於空對空的概念置換,淺嘗輒止,不可夜郎自大,不可忽視現代的與世界的新知新論的充實、補充與發展。
第二十二章 曲全枉直(1)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能夠忍受委曲,那麼反而能夠保全、成全、完成一定的目標。能夠不拒絕退讓、彎路與變通,反而能夠比較平直地到達目的地。能夠謙虛與自居低窪,聚集的東西與人氣反而充盈。能夠愛惜陳舊珍重歷史,反而能做到更新圖新立新求新。少要求一點,少一點貪心,反而能夠多得到一些收穫。而活動太多說話太多要求太多算計太多的結果,只能是增煩添亂,不知所措,一事無成。
所以說,聖人是有一定之規的,他堅持他的始終如一的原則和道路,就能夠成為天下的榜樣正規化。
不要老是盯著自己與一味表現自己,看什麼想什麼都會更明明白白一點。不自以為是,所以能夠有影響有威信。不自吹自擂,自我表功,所以才真有貢獻。不自高自大,所以形象高大、能帶動旁人。正因為他不去爭奪浮名小利,所以天下沒有什麼人是他的對手。
古人就有此一說:委曲方能保全,這並不是空話,它的效驗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這一章是會引起爭議乃至抗議的,因為老子只講委曲求全的道理,全然不講抗爭,不講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著,不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使命感,不講寧折不彎的氣節,不講犧牲獻身的不可避免與當仁不讓,不講甘灑熱血寫春秋的壯志豪情,沒有英雄主義與壯烈精神。它甚至涉嫌苟且偷生的懦夫哲學。
這裡有一個前提,春秋無義戰,我們不能用今天的大是大非的兩分法來分析老子所面臨的種種情勢。
其次,我們從這一章的論述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時代、老子的政治社會環境是何等險惡。老子對於自己的智慧與見地充滿信心,但是對於自己的力量,對於他所處的環境是否那麼講道理、講仁義則全無信心。他看透了興亡盛衰沉浮成敗的瞬息萬變、物極必反。他看慣了看透了那些急於求成者、自我兜售者、霸氣十足者、蠅營狗苟者的紅極一時與狼狽下場。他不能不發出忠告,奉勸那些小打小鬧、囉哩囉唆而又偏執狹隘、鼠目寸光的傢伙,還有那些輕舉妄動、自命不凡、大吹大擂、牛皮轟轟的夥計清醒一點,冷靜一點,剋制一點。
有什麼辦法呢,兩千五六百年過去了,老子的勸告對於這樣的生生不已的庸人蠢材還是不無參考價值的。
鄧小平在一九八〇年夏回答義大利女記者法拉奇的提問時,講到周恩來與他自己的時候的一些說法,可以作為《老子》的這一章論述的理解與參考。這裡也有一個前提,周恩來與鄧小平面對的不是蔣介石國民黨,而是革命成功後的自己的黨與領導人毛澤東。他們的選擇只能是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在講到自己的三起三落的“秘訣”的時候,鄧小平強調的是“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