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像作者在進行某種自責,寧願止筆,不再寫下去!諾利斯在他這部著作的序言中先就談到,他對某些事不加評論。而這種保留尤其針對法國盟軍在那次戰役中所扮演的角色……。
格蘭特將軍在故意中斷之後又接著敘述道,主殿裡擺放著很多漂亮的玉石,上面雕刻細緻入微,還有華美的中國古代雙耳缸,很多很多的鐘表(可能是1793年馬戛爾尼勳爵和其它國家使節贈送的禮品)。格蘭特說,夏宮中僅有一個殿仍原封未動,裡面的牆上也都掛了很多玉器和各種裝飾品。孟託邦將軍的確告訴過他,一些珍貴的物件已經另外存放起來,準備由英法雙方來平分。
後來晉升少將的弗利上校在1874年3月14日《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說,我對稱園內未搶過的說法不敢苟同。蒙託邦將軍確實下令格朗特將軍未到之前什麼也不能動。但是我發現,我們10月7日早上6點,在宮中看到的精美絕倫的收藏品的狀況,與11點半鐘再次去時由孟託邦將軍及其參謀部和我本人所介紹的情況截然不同。
作為法國方面的“文雅舉動”,孟託邦執意要親自為英國女王挑選一件禮物,於是看中大概是大清皇帝鑲金綠寶石的“如意”(他們誤為西方那樣的“權杖”)。後來又發現另支一模一樣的,額爾金勳爵決定把它贈給法國皇帝陛下。
於是,出現一個棘手問題,就是怎麼處理夏宮裡的所有財寶?
雙方最高指揮官決定,戰利品“也由兩支軍隊”對半瓜分。為此,他們任命了一個混合委員會,由雙方各出一位上校和兩位軍官來組成。法方三人是杜潘上校,福斯特和科爾斯上尉協助。英方由弗利上校負責。戰利品委員會的任務是“挑選出最好的物品送給法國皇帝陛下和英國女王陛下”,同時把那些最珍貴的物品保管起來,以後由聯軍雙方平分。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但據杜潘所說,許多貴重物品已經不翼而飛!
然而,到了下午,法國士兵在幾個太監的指引下,發現一處藏寶物的地方,可能是皇帝的私人金庫。它位於圓明園第二個庭院最裡頭,在後宮部分。孟託邦也很快趕到那裡,他經過一個小矮門,到了一個覆蓋著泥土和青苔像地窖似的地方。當著各位委員的面開啟了地窖。裡面的金錠、銀錠總價值約合八十萬法郎。還有不少珠寶盒,裝著禮儀用的項串(朝珠),因為皇上有向大臣賜朝珠的習慣。孟託邦對其價值不以為然,儘管那些東西都是用玉石或珍珠串成的,他還是認為都是些玻璃珠子。但杜潘認為,那都是用玉石、琥珀和珊瑚做的。孟託邦說,戰利品混委會的人送給他三條這樣的項串,帶給他的夫人和女兒,作為“遠征紀念”。後來他請人用那些珠子為歐仁妮皇后製作了一串念珠,是“念玫瑰經用的念珠”。為此事人們對他議論紛紛。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後來孟將軍就把這件事情擱下了……。
那些財物平均分成兩份,法國人分得四十萬法郎,英國人也得了那麼多。法軍每個士兵約得八十法郎;而據巴呂稱,普通士兵和水手各得一百八十法郎。阿爾芒·呂西看到的不光是這份禮物,還看到另一面。他說:“士兵們每人也得到一份貴重之物,但和他們搶掠的那些金銀財寶、珍稀物件的價值相比,這又算得了什麼!”
關於法方委員會所得寶物,大家決定把大部分作為禮物送給歐仁妮皇后,因為是她支援了這次中國遠征。這些物品一概裝箱運回法國。這份“軍隊禮品”後由康普農上校一路護送到巴黎。還有其它不少貴重物品,則另外存放,準備分別贈給陸軍大臣、特使、孟託邦司令、冉曼和柯利諾將軍,海軍司令沙內及海軍准將巴熱和卜羅德等。
。。
第十五章 搶奪圓明園(5)
10月7日下午,孟託邦將軍又去圓明園宮殿附近的各寺院巡視,那裡離法軍營地不遠。回來的路上,他發現在一處庫房裡放著一些汽車和成套的鍍金鍍銀馬具。一眼就能看出那都是些歐洲貨。那是英王喬治三世(維多利亞女王的祖父)贈給乾隆皇帝的禮物,即1793年,由馬戛爾尼勳爵送來的。那些東西都原封未動,好像從來沒有使用過。還發現兩門榴彈炮以及全套配置(馬拉牽引車、炮架、炮彈),上邊刻著的日期是1792年,地名是伍爾維奇,即著名的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所在地。另外,還有些馬戛爾尼贈送的禮品。那兩門榴彈炮和在大沽要塞發現的大炮以後都被送回伍爾維奇皇家彈藥庫。關於這一發現,沒有一個英國曆史回憶錄作者不言及的,在此就不多說了!
孟託邦還提到在湖中央一個人工島上找到無數瓶波爾多紅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