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花園洋房,現掛上了大公館的招牌,成了時尚人士的活動場所。在它的北端是杜月笙用金廷蓀從賣航空彩票獲得的鉅額利潤中孝敬給他的50萬銀洋建起的完全洋派的杜公館(今東湖賓館)。只不過這幢洋房杜月笙自己一天也沒有享用過。
緊挨著杜公館是一條寬闊的弄堂,並排開進兩輛小轎車還綽綽有餘。弄堂兩邊是一幢幢漂亮的西班牙式花園洋房,綠陰深處有一幢3層樓的小洋房便是沈萊舟先生的公館,他從上一世紀40年代初葉一直到他去世就住在這裡。這幢洋房造得非常講究漂亮,客廳裡面西洋式的圓柱、柚木護板壁、水晶大吊燈、金線勾勒的畫框線,畫框線上全部雕花,精雕細刻著中國古代的官吏、侍女、馬車以及日月星辰。樓前還有個小花園,種著各種花草樹木。花園裡有一棵白玉蘭,每逢春天便開滿了潔白的白玉蘭花。此外還種著桂樹,養著蘭花,一年四季花香撲鼻。家裡雖有僕人,但沈萊舟喜歡養花,一早起來便在花園裡蒔花弄草,從不要人幫忙……
1937年夏天抗戰爆發,中日兩國百萬大軍在淞滬激戰,到了11月末,日軍佔領了上海。許多人從各地逃到了上海租界,一時租界畸型繁華,絨線生意非常好。沈萊舟細細算過一筆賬:經營絨線的流程非常短,從(羊)毛條運到裕民廠到生產成絨線運到恆源祥上櫃,只要短短7天時間。於是便大量進口毛條,日夜3班加足馬力生產,一時原料供應不上,他還用絨線和別的廠家商號換毛條,一噸成品絨線換三噸毛條。這麼一來,著實讓他賺了一大筆錢。這段時間他家裡人口激增,夫人先後生育了9個孩子,一直居住在法大馬路恆源祥店的樓上也有諸多不便,於是便買下了杜美路上那一幢剛剛建成的花園洋房。
但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偷襲襲珍珠港後的第二天(12月9日)凌晨,日軍隨即向駐紮在上海的英美軍隊開火,炸沉了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英國旗艦彼得烈爾號,美國旗艦威克號向日軍投降,日軍開進了英美租界;1943年7月30日,日軍卵翼之下的汪偽政府又宣佈“接收”上海法租界,整個上海處於日軍的鐵蹄之下,上海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開始了。
1942年3月27日,上海日本陸海軍司令部頒佈佈告,規定鋼鐵、非鐵金屬、礦石、棉花及棉製品、羊毛及羊毛製品、橡膠、木材、藥品、顏料等18種物品為統制物資,所有庫存,非經日本興亞院華中聯絡部發給許可證,一律禁止移動和使用。所謂“禁止移動和使用”,就羊毛而言,說白了就是不能用庫存的毛條生產絨線;而即便有了絨線,也不準隨便買賣。於是裕民廠便關門大吉,這一關便是3年半,一直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與其同時,恆源祥絨線店也陷入了開業以來最大的困境。
這是沈萊舟先生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世事茫茫難自料”。抗戰一開始,他就將老大沈玉丞、老二沈輯丞和老三沈文丞送到東山老家,書也不念了,就在家裡服侍風癱在床的祖母,體察人生的艱難。而沈翁氏也在抗戰爆發後不久嚥下了她最後的一口氣,結束了她要強而又苦難的一生。玉丞、輯丞與文丞待在鄉下常見逃難的人一撥一撥地從家門前走過,背井離鄉,扶老攜幼,不知走向何方……日本人佔領了租界以後,沈萊舟見時局稍稍穩定,又將這3個孩子接了出來,書也不讓他們唸了,說是在日本人的奴役下不可能學到什麼真才實學。他讓老大在恆源祥從練習生當起,學做生意;同時又介紹老二到盛宣懷的孫子開設在現在四川中路漢口路東亞銀行上面的協泰人造絲號,也讓他去當練習生;老三還小,繼續讀書。沈萊舟這時候事業已經做得較大,自己有廠有店,在不少廠和店裡都有股份,但學徒出生的他相信“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便要自己的兒子一步一個腳印從最底層做起……整個抗戰期間,沈玉丞和沈輯丞一直是在上海做練習生。
。。
圓夢 4(2)
其實當時恆源祥也不是什麼絨線專號了,而是什麼東西都賣,什麼生意都做。六神丸、行軍散、十滴水這些中西成藥;火柴、蠟燭、拎包、雨傘這些洋雜百貨;油漆、塗料這些裝潢材料,總之,什麼賺錢做什麼。有一天,沈萊舟先生的一個老朋友找上門來,說是他的一位朋友在柳州屯了一批木材,如果將這些木材買下運到上海做棺材,一定可以賺不少錢。沈萊舟居然也相信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生意經:糧油生意一分利,布匹百貨十分利,棺材嫁妝百分利……棺材生意利之厚可見一斑。中國不是還有一句老話嗎?叫做“住在杭州(風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