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行皇帝,朱見深 (第2/2頁)
咱叫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反。
他重用賢臣如商輅、李秉等人。對以前的陳芝麻爛穀子既往不咎。
彼時大明四周都是強敵虎視眈眈。
他慧眼識英,啟用了趙輔、王越等一堆名將。即便後期重用的譭譽參半的太監汪直,亦算小號的霍去病。
他先平廣西瑤族叛亂,改“大藤峽”為“斷藤峽”。
翌年韃靼部毛裡孩叛亂,進攻固原。他命朱永為平胡大將軍,前去平叛,大獲全勝。
東北方向的建州女真屢屢殺害漢人,搶奪漢家商隊,有不臣之心。
他在登基的第三個年頭髮動了“成化犁庭”,建州女真幾乎滅族,自此一蹶不振。為大明東北贏得了一百多年的安寧。
對於草原部族,他多次主動出擊,發起以騎兵對騎兵的突襲戰。一掃土木堡之辱。
他重視漕運,疏通運河。以南糧北調之法,安恤北方多災省份。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成化帝朱見深無法抹除的功績。
然而在他執政的後期,他獨寵萬貴妃。致使內宮、外戚干預朝政。
內閣紙糊三閣老等庸官竊據權柄。
他以家奴治天下。在各地廣設鎮守太監。鎮監在各地為非作歹,聚斂錢財。
他迷信怪力亂神。妖僧、惡道、方士將後宮搞得烏煙瘴氣。
朝中官員,競相獻春藥、仙丹,以謀取高位。
上層官員以摸魚躺平為能事,上行下效。地方官亦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導致國勢日頹。
縱觀史書,其實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忠臣”和“奸臣”。
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明君”和“昏君”。
譬如後世讀者看歷史小說。不要動不動就“他燒了鄭和寶船圖紙,他罪該萬死一無是處。”
也不要動不動就“他重用文官他是大昏君,該遺臭萬年”。
任何一個被記入史書中的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做過壞事也做過好事。
只不過長和短、壞和好比例有高低而已。
非黑即白的人是不存在的。歷史不是戲臺,不分純粹的白臉和紅臉。
總而言之,如果縱向對比後世的那些大明天子。朱見深是個做過錯事的好皇帝。
且說常風回了家,直接到臥房躺在了榻上。
劉笑嫣驚訝:“你怎麼回來了?大行皇帝大喪,你不在宮裡忙活跑回家作什麼?”
常風以手坐枕,閉著眼睛半躺在上等蘇杭絲綢製成的被褥上。
他輕聲道:“大喪的事跟我無關,登基大典的事也跟我無關。”
“我只管在家裡摟著你睏覺,養足精神。”
“等登基大典結束,有我忙的。”
劉笑嫣問:“忙什麼?”
常風道:“忙什麼?忙抄家!看著,你的夫君會抄出一座太倉銀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