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晚生王守仁 (第1/2頁)
咱叫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常風等人出得京城,先與兩百名團營兵匯合。
按規矩,一個小小從六品試百戶出京赴任,是無權帶團營兵沿途保護的。
懷恩想了個巧妙的法子:我派劉瑾去孔廟送祭祀之物,都是貴重東西,派團營兵護衛豈不是很合理?
其實,懷恩派這兩百團營兵是為了防備貴妃黨變卦,半途截殺常風洩憤。
眾人在通州上了官船,沿京杭運河南下,花了十二日功夫到了德州。
這一路平安無事。一行人在德州下船,換乘馬匹向東南曲阜方向而行。
自進了泰安境內,常風發現了一個現象。每隔裡,路邊的田裡就豎一塊牌子,上書“孔田”二字。
一直南行了幾十裡皆是如此。
騎在馬上的常風有些奇怪:“孔田我知道,是衍聖公家的土地。可咱們這一路走來,沿途半個泰安的田難不成都是孔家的?”
劉瑾給常風解釋了孔家田產的恐怖規模。
孔家田產分為三類:歷代王朝撥發的“祭田”、“學田”。
孔家自置的田產(歷代兼併所得)。
歷代衍聖公夫人帶過來的陪嫁“脂粉田”。
其中祭田、學田用不著繳納一文錢的賦稅。
宋哲宗時,賜衍聖公府祭田一百大傾;金朝皇帝賜祭田二百大傾;元成宗賜五十大傾;明太祖賜兩千大傾。
明成祖、明宣宗等數位皇帝,又陸續賜祭田六百大傾。
到了本朝,孔家光是祭田一樁,總規模就達到了兩千六百大傾。
一大傾為三傾,一傾一百畝。
也就是說,孔家祭田,達到了駭人聽聞的七十八萬畝。
再加上學田、自置田、脂粉田,孔家在泰安所擁有的田地,達百萬畝之巨。
泰安一府,一半兒以上的土地都是孔家的。
常風聽得瞠目結舌:“孔家擁有的土地,都趕得上藩王了。”
劉瑾笑道:“是啊。本朝厚待孔家。衍聖公的一應用度、依仗,也都是照藩王例。只是沒有護軍罷了。”
徐胖子在一旁吐槽:“世修降表就是好啊!保了六十代人的大富貴。”
劉瑾臉色都變了:“世子爺,等到了曲阜,千萬別說‘世修降表’四個字,是犯大忌的!”
“前去祭孔的讀書人聽到這四個字,不得把您生吞活剝了?”
徐胖子點點頭:“知道知道。我也就跟你倆私下說說。”
劉瑾又道:“孔家在咱大明,其實地位比藩王還要高一些呢!”
“就算正一品的文官,也是孔聖的徒孫。到了曲阜城要下馬。進了孔廟要磕頭。見了衍聖公要作揖。”
“大明的藩王經常有因為犯罪被撤藩削爵的。孔家爵位卻可以世襲罔替至萬萬年。”
眾人繼續前行。沿途遇到了不少去孔廟參加祭祀儀式的讀書人。
忽然間,他看到一個身穿長袍,頭戴四方平定巾,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倒在路邊。
他腳上的布鞋已經磨爛了,露出腳趾頭。
常風連忙下馬,問那少年郎:“後生,你怎麼了?”
少年郎氣息微弱的答道:“晚生得了重病。”
常風問:“啊?什麼重病?醫不了嘛?”
少年郎答:“此病好醫,名曰‘餓’。醫方只需麥餅若干,水一鉑。”
常風被少年郎逗笑了。他連忙吩咐徐胖子:“拿串鍋盔,再拿個水囊。”
俗話說十五六的小子,吃死老子。這少年郎的胃口極佳。
大明團營兵出行帶的乾糧是鍋盔。
這是一種麥粉加鹽做成的圓餅,可以用繩子穿起來。吃的時候在火上一烤,又酥又脆又香。
吃下肚再喝點水有滿滿的飽腹感。明代版的壓縮餅乾了屬於是。
少年郎“咔哧咔哧”,一連啃了六個鍋盔。
整整三斤!
徐胖子這樣的大肚漢,一頓也就吃三個。
這樣的好飯量,讓常風等人瞠目結舌。
吃完鍋盔,少年郎又喝了半囊水,“重病”立即痊癒。
少年郎畢恭畢敬的給常風作揖:“晚生謝大人施以援手。”
常風以為這是個去孔廟參加祭祀的窮書生。他從馬鞍掛著的皮囊裡拿出幾小塊碎銀子,大約七八錢。
“後生,還有一百五十多里才到曲阜呢。這些銀子你拿著當盤纏吧。”
少年郎連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