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問題,而是巧妙地向美國選民發動感情攻勢,化解白人與黑人的對立,爭取更多的選票。
奧巴馬的觀點就是,種族主義的觀點對黑人與白人造成了雙重苦難,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危機更加重了這種痛苦,所以,要想徹底消解種族問題,既需要時間,也需要有一個領導人能夠改變現狀,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民眾的福利水平,而這個領導人就是奧巴馬自己。因為白人無法體驗到他這樣的黑人的心理情結,而他卻能體驗貧苦白人的生活艱難。在這方面,希拉里作為名門之後,白人精英,既不能體驗黑人的感情,也不能體驗貧苦的白人的感情,怎麼能當總統!
“平權行動”保持距離
由於種族隔離政策的災難性後果,黑人蒙受了巨大的歷史傷害。為此,民權運動者一直要求給予黑人以補償。在此情況下,林登·約翰遜總統執政期間,聯邦政府和國會陸續頒佈了一系列包含糾偏行動的法案,又稱“平權法案”,意圖將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各種不公平現象強行拉平。後來政策照顧範圍逐漸擴大到女性、殘疾人和退伍軍人。
奧巴馬在哈佛大學的時候,雖然支援平權計劃,但是不參與遊行、示威活動,因為他明白與種族隔離制度一樣,平權計劃也要讓社會付出代價。
當奧巴馬決定參選時,他不能迴避這個問題了。一次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訪談中,在被問到是否會讓兩個女兒受惠於平權計劃時,他說:“入學許可的評審人應當把我的女兒放在有優勢條件的申請人上。我們更應當考慮那些條件差的白人孩子,幫助那些上進,有潛力的學生。”
這是奧巴馬向白人丟擲的橄欖枝。
口號:美國需要改變
奧巴馬抓住美國選民的第二個策略是“改變”。奧巴馬的競選口號主要有兩個,在增強選民對他的自信心方面,口號為“是的,我們能”,而在競選議題和政策方面,他的口號是“改變”(change)和“我們相信的改變”(change we can believe in)。這不失時機地抓住了美國人的心理。
此外,美國從來沒有出現過黑人總統,所以奧巴馬的出現,本身就具有“改變”的象徵意義。此外,如果奧巴馬當選總統,他的年輕和“新思維”又給“改變”增加了砝碼。
但是,希拉里卻不幸運。希拉里的競選口號主要是“我來了,為勝利而戰”以及“如果你們選我,一切問題都可解決”。正如批評奧巴馬口號空洞一樣,希拉里的口號更加空泛而不切合實際,她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募集競選資金:決勝網際網路
競選是要錢的,而給錢是要有回報的,雖然誰也說不清楚、或者不敢說出系在政治捐款上的“紅絲帶”的含義,但是沒有多少財團願意打水漂,把錢投給初出茅廬的奧巴馬,奧巴馬深知這一點,這是奧巴馬競選所要採取的第三個對策。
矽谷、年輕創業人、網路技術幫助了年輕而又“貧窮”的奧巴馬,讓他敢於向權貴發起挑戰,沒有網路,奧巴馬可能一事無成!
大財團不買奧巴馬的賬,個人捐款又有上限,奧巴馬的競選團隊想到了比傳統的宴會捐款和“直郵”小額捐款更先進的技術,那就是網路捐款。
網路社會為奧巴馬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傳銷”隊伍,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而參加的人為自己擁有更多的“下線”感到滿足和自豪!
奧巴馬94%的捐款由200美元以下的捐款構成,希拉里為26%,麥凱恩則為13%。截至2008年3月,共有1276000人為奧巴馬捐款,希拉里和麥凱恩望塵莫及。
2007年上半年,奧巴馬的競選團隊就募集到5800萬美元,金額之多創造了非選舉年總統競選人募集資金的歷史。隨後資金總額不斷攀爬,到了2008年2月份已經達到單月5500萬美元,幾乎每天收到200萬美元捐款,打破了美國曆史上的月籌款記錄,這一數字也是希拉里無法比擬的,它大大打擊了希拉里競選團隊計程車氣。
改變形象:有剋制的反擊
奧巴馬不善於攻擊對手,這是公開的事實。因此,其競選團隊需要提出第四個對策。
選舉政治不是請客送禮,總統競選畢竟和參議員競選不同,也沒有那麼多好運氣給他,一些人甚至“威脅”到,如果奧巴馬再保持風格不變,他們只有辭職。
奧巴馬終於決定改變形象。在各類演講中,他開始反擊。
但是,奧巴馬對攻擊始終保持克制的態度。
他的對手卻不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