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鴻儒也跟著出來視察磚廠和水泥廠,見這兩大工程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回程時又道:“賢侄,咱們現在已經曬出一萬多斤鹽,並造了六千多口鐵鍋,照這樣的生產速度,只要不出岔子,半個月之後就能完成北元的定量,只是布匹還有一個大缺口。”
趙鴻儒作為鐵鉉的師爺,不但自己有錢,還管著順天府的錢糧帳目,萬磊聽了他的報告,就道:“這個您不用著急,最多十來日,就會有一批布匹北上北平。”
“順天府現有官銀十七萬兩,雖然足夠支付布款,只是軍費恐怕會有所短缺。”趙鴻儒皺眉道,其實,他作為錢糧師爺的同時,也是北平城最大的糧商,壟斷了糧食買賣。而順天府的行政收入,主要是賣糧款,沒有其他生財之道,財政緊缺是遲早的事情。
“不用銀兩支付,這一次對方點明瞭要鐵器,這事我會跟鐵大人商量,讓鍊鐵廠生產出一批兵器。”萬磊低聲道,這些兵器,是劉夫人點明要的。
其實這個老女人還真不簡單,她之所以跟萬磊合作,就是看中了順天府有鍊鐵廠這一點,畢竟造反也是要有兵器的,不然拿木棍跟朝廷拼仗?這也得能拼得贏才行啊。所以,她就向萬磊大量定購兵器。
至於如何將兵器走私南下,這是劉夫人自己的事,萬磊也不想過問。反正順天府已經上了朝廷的黑名單,在萬磊看來,只要能給順天府帶來利益,走私鹽鐵等違禁物也不算什麼大事。
第136章 因勢利導(十三)
在如火的夏日中,四月匆匆而過,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北方的天氣更加炎熱。由於近半個月沒有下雨,草木都有些枯黃了,天空灰濛濛的,滿目盡是灰塵,這讓人不禁想起沙塵暴天氣。
天時久旱,莊稼枯萎,北平城內的居民自然是坐不住的,在民兵團的帶領下,居民們組成抗旱隊,四處引水灌溉。好在北平城附近有一些用於給後海子和太液池注水的小型水庫,引水庫水灌溉,也不算是費什麼事,只是水泥磨坊的水磨機要停工了。
順天府這邊遭了災,北元那邊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雨水減少,牧草不豐,逐水草而牧的蒙古牧民受災更重,為了讓牛羊吃飽,只能南遷到長城附近,甚至冒險進入明邊境,邊境摩擦不斷。好在北元還算是守信約,只在河套大同等地鬧事,沒進入順天府地界。
不過這可苦了徐輝祖,他作為山東山西兩邊總制,要守的防線很長,不但東邊的山海關要守,四邊的大同也是他的防區之一。眼看著蒙古人來勢洶洶,他自然要抽調主力去大同駐防,這樣一來,就更沒有餘力跟北平軍較勁了。
正當徐輝祖為四面受敵的殘局而頭疼之際,親兵來報,說朝廷派來傳旨的行人就要到了,請他馬上去接旨。所謂的行人,就是奉使官,直白的來說,就是跑腿的,不過他們跑腿的對像很特殊,是皇帝,所以也是怠慢不得的。
其實,明初對宦官的管理非常嚴格,非得聖旨是不能出宮的,而四處傳旨的多是行人,有數百人之多。這些人初舉自孝廉,後從進士中選用。行人在京官中地位雖低,而聲望甚高,升轉極快,初中之進士,以任此職為榮。
來傳旨的就是一個小進士,與他一同前來的,還有一大群文官武將,浩浩蕩蕩的很是壯觀,只是永平府城太過簡陋,與這支隊伍不太相稱。徐輝祖早早就派人出城去恭候,又領著一干文武在城內等著聽旨。
一套繁瑣的見面禮議之後,帥府內升帳,百官叩拜,之後那行人才攤開聖旨,高聲讀道:“聖諭,魏國公柱國太子太傅前軍都督徐輝祖,制軍有方,功高勞殊,特旨加恩俸一千石。今朝廷多事,急召歸朝,見詔即刻南歸,不得有誤。北邊軍事,交由武定侯郭英節制,欽此。”
徐輝祖連忙領旨謝恩,起身問道:“不知此時聖上召本公回朝,所為何事?”
那行人道:“輩職亦不甚明瞭,只聽說是西南有事,要徐公爺速去坐鎮。”
“西南有事?有何事?”徐輝祖皺眉道。
“卑職不甚清楚,只知是雲南鎮守派人入朝,說是安南國發生了叛亂,叛軍與廣西雲南兩地的土司相勾結,企圖為亂。”
“居然發生了這等大事。”徐輝祖頓時急了,安南國位於西南邊陲,是明朝的屬國,現在居然公然勾結邊疆的土司勢力準備造反,這真是流年不利,一方有事,八方鬧鬼,北邊的燕叛軍還沒有平定,南邊又有人跳出來生事了。
“徐公爺,兵急如火,您還是儘快與郭侯爺交接完軍政之事,速速南歸吧。”那行人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