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人開來無疑是瘋了。
但姚燕語卻不這樣想。
她始終認為像《本草拾遺》這樣的科學遺產是屬於整個人類的,就算是姚家世代珍藏了它,但依然不能獨吞它。何況它是一本醫書,著書的人本就是懷著濟世救人的心態把這本書寫成,它就不應該被束之高閣無人識。
不管是在哪個朝代,什麼樣的社會制度,這本書都應該拿出來獻給朝廷。只有國家的力量才能把這本書的價值完全體現出來,去救治更多的人。
對於這件事情,最轟動的地方當屬太醫院。
太醫院的各位太醫但凡在醫界有點成就的都聽說過這本書,但卻無緣得見。如今聽說姚主薄把這本家藏的書獻出來了,只要是在國醫館任職的人到了一定的級別都可以隨便翻閱。
於是這些人一個個都躍躍欲試,紛紛給自己的上級長官提出申請,想調任國醫館就職。這就像是練武的人看見傳說中記載蓋世神功的武林秘籍一樣,這些人不但想去看看,還想據為己有。
只可惜,姚主簿說了,不管誰看,都是手抄本。至於珍藏本,對不起,謝絕參觀。
姚主薄的奏摺被皇上批准,接下來就是開張大吉了。
收買古方的事情不怎麼好辦,就算有姚主薄帶頭捐獻了《本草拾遺》,那些各人收藏的醫書古方也都不願意拿出來,有的人覺得是個寶貝,還得提提價。
有的人則藏了私心,想著自己好生研究研究,說不定也能跟姚家女兒一樣,哪天學有所成,治病救人,博得個好前程。
不過收醫女的事兒倒是很火爆。章程一出來,各王公侯伯家均送了十三四歲的姑娘過來。
送人來最多的是燕王府,一口氣兒送了十五個人來,這些人不是王妃身邊的人就是郡主貴女身邊的人,一個個兒都是有頭有臉的家生奴,將來都是近身服侍主子的人。
自然也有不是奴僕的,有些品級較低的官宦人家有庶出的女兒想要培養的也花銀子送了進來。
不足半月,國醫館第一批進來學醫的姑娘就有六十九個人。這些姑娘們每人學費五兩銀子,為期半年,食宿每人每月紋銀三兩半。食宿費一月一交,不許走讀,不許自帶食物。
有人說這食宿費也太貴了。
沒辦法,國醫館的食宿條件好,每天都是養生膳食,食材特別齊全,比公侯家的膳食也查不到哪裡去。所以貴是應該的。
——這位你說什麼?來學醫的都是奴婢,沒必要弄這麼好的飯菜?
——不弄這些她們怎麼學?她們學不好怎麼回去給您做?我們倒是想天天讓他們吃大鍋雜燴呢,問題是她們學完了回去給您做,您吃嗎?
如此,五百八十六兩半紋銀一絲不差全部入賬。姚主薄在外邊落下了一個‘難纏’的名聲。
尤其是那些品級低些只有俸祿沒有外財的京官,背地裡嚼說這姚家不愧祖上是經商的,姚主薄的算盤打得這叫一個響。
但姚姑娘懶得管這些,嫌貴你可以不來,誰又沒求著你。
姚燕語看了看賬單,甩手交給了一個姓關的司醫:“這個賬目你留好了,除去每天的膳食開支,以後醫館裡面有需要修繕添置的,都從這錢裡面兒出。”
關司醫自然滿口答應,可憐他自從跟著張老院令混,到現在還是頭一次見這麼多銀子。
那老東西是個不愛財的,皇上給就拿著,不給就罷了,反正總少不了他的吃穿,他孤身一人,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那種,根本懶得計較銀錢之事。
不過話說回來了,他倒是自在,跟在皇上身邊誰也不敢虧待了,卻苦了跟著他的這幾個人。
閒話少提,卻說這一通忙碌,又是月餘的時間。
日子進入十月半,天氣便開始冷了起來。小北風一吹,古槐樹那金黃色的葉子便嘩啦啦的落下來,滿滿的鋪了一地,踩上去還軟軟的,沙沙作響。
姚燕語站在槐樹下,抬頭看著碧藍的天,幽幽的吐了一口氣。
麥冬拿著一件寶藍錦緞灰鼠風毛的男式氅衣跑了出來給姚燕語裹在身上,又麻利的轉到前面整了整衣襟,勸道:“天氣涼了,姑娘身上穿的單薄,站一會兒就屋裡去吧。”
“嗯。”姚燕語點了點頭,問麥冬:“今兒是什麼日子?”
“回姑娘,今兒是十月十九了。”
“十月十九了!”姚燕語往看了看北方的方向,衛章走了一個多月了。
上次書信是什麼時候來的?十天前吧?說是跟經過一番惡戰,已經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