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入屋內。
申火長連忙簡單彙報到,郝經已被救走,坐著之人乃是蒙古天涯四大使者之一的烏力罕。
三大都統聽罷,盡皆失色,賈似雨背上已是冷汗淋漓,手中長槍一揮,其餘二人見狀也急忙拔出兵器,管舒泰拔刀速度極快,馮平也不甘落後,長劍在手,三班兵器同時指向烏力罕。
“烏力罕,束手就擒吧。”
烏力罕放下手中水杯,拿起桌上申火長的佩刀,緩緩而道:“這裡地方太小,敢不敢到外面,讓我見識下你們宋朝軍人的武功。”
賈似雨大腦一片凌亂,哪裡知道烏力罕是在存心拖延時間,隨口說道,“好。”
第140章 術武雙修
第140章術武雙修“不練了,小的現在真的不是官家的對手了。”練武堂內,小七討饒道。
“呵呵,什麼叫現在真的不是?”我笑笑,收回拳勢。
“陛下的進展遠遠超過小七,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量,技巧都在小七之上,所以自然是穩佔上風。”袁棘滿意道,“陛下忙於國家大事,如若不然,專心練武,或許能夠成為前無古人的絕世高手。”
“先生,術業有專攻,朕也不一定就完全適合修煉武道。”
“陛下,天下百業,盡在悟心,武學一道也不例外,而陛下之心的確乃神人之心,所以臣才會有此一說,倒非故意誇大吹捧。”
好話人人愛聽,何況是毫無惡意的呢。
我道:“對了,先生,朕練習太祖長拳第三節已經半年了,力量和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哪,朕什麼時間可以學習第四節呢?”
“陛下,流傳於世的太祖長拳就只有三節,第一節練習招數,第二節著重實戰對練,第三節修煉自身的能力,而第四節卻無常態,僅有數句口訣。”
“沒有常態?”
“正是,這裡還有一個故事。”
小七一聽有故事,興致勃勃道:“先生,快說來聽聽。”
袁棘微微一笑:“臣也是聽師傅所言,臣的師傅乃是帝王谷武堂首席長老。大約三百年前,太祖帝憑藉手中一條盤龍棍打下我朝江山,一統天下後,太祖便不再征戰江場,得閒時思索起自己所創的武功來,長拳簡潔實用,卻過於外露,霸道有餘而王道不足,現今自己貴為天子,自當有套符合身份的太祖長拳。太祖一身武學得自少林,而少林武學以降魔除妖為本,以剛猛為主,日久便會心生戾氣,越到高明,戾氣越重,所以真正的少林高手大都是佛學大師,以救苦救難的菩薩心腸化解戾氣,如此才能陰陽相濟,而太祖帝常年征戰,在戰場上殺生無數,更加增添了這種戾氣,幸得太祖帝心緣善正,以無上慈悲之心強行壓制體內戾氣,但是卻始終無法消除,為破解此難,太祖帝秘密進入帝王谷,同當時的武堂長老,術堂長老一起論道三天三夜,雖然並沒有找出破解之道,卻悟出太祖長拳第四節,太祖帝自命名為長拳意會訣,意思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理解,會得出不同的答案。”
“原來如此,簡單而言就是隻有口訣並無招式,典型的無招勝有招啊。”
袁棘讚道:“陛下的領悟力果真超出常人,正是武林高手所言的無招勝有招,其實,陛下修煉的龍虎山無影訣也有類似之處。”
“這怎麼可能,不用招式怎麼能夠去破解對方的招數?”小七毫不明白。
我心道,這也不能怪小七,誰讓他不晚生八百年,多去看點武俠小說呢?
“先生,那後來太祖體內的戾氣化解了嗎?”
“這個就不知道了,當時帝王谷希望太祖帝能留在谷中修煉一段時間,借谷中天地之靈氣,自然之造化來化解,但太祖帝以國事繁重為由推脫而去,後來之事臣就不清楚了。”
宋太祖死時年僅四十九歲,即便在民間,這個年齡就駕鶴西去也不能算是長壽,何況還是一國之君,一位武藝高強的開國大帝。
難怪後世對於太祖之死因頗為不解,“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弟弟趙光義所謀殺。只不過北宋皇室的記錄大都毀於高宗南渡之時,加上如果真是趙光義所為,那麼他也會將痕跡擦淨的,以至於我剛剛穿越時便翻閱了御書房的皇室資料,意圖找出太祖死因的記錄,卻是絲毫沒有線索。
袁棘將長拳第四節意會訣的口訣告訴了我,隨後言道:“陛下,太祖帝離開帝王谷沒多久便離開人世,所以這第四節之說並未流傳於世,只有我帝王谷留有記錄,而太祖帝是否留下遺蹟就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