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汗,您決定了嗎?”
忽必烈毫不猶豫道:“恩,帝師,本汗這麼做有四點理由。第一,讓宋人覺得將來我蒙古主攻方向就在淮南西路的廬州一帶,而廬州一帶的宋朝軍隊本身相對也弱;第二,自平定阿里不哥後,兒郎們有些鬆懈,也該讓他們活動下筋骨了;第三,神尊大人發動的四絕陣失敗後,似乎對我朝自信心有所打擊,所以本汗也需要一場勝利來提升士氣;第四,宋人關了你五年,本汗也該為你出出氣了。”
“臣謝過大汗之恩。大汗聖明,此事可為之。”
“哈哈,當然本汗只是小試牛刀,目前還不是一舉拿下南朝之時。”
“大汗進退有度,臣佩服。”
“帝師,我蒙古出擊的時機就要看你的內政改革了。”
“大汗放心,最多三年。”
“恩,自帝師回來後,我朝內務有條不紊的向前發展,本汗對於內務可是放心得很啊。”
“大汗,帝師。”
兩人正說間,只聽見一陣聲音從遠處傳來。隨即,印天涯從屋外走了進來。
在整個蒙古,能夠不經通報直接覲見大汗的也只有天涯神尊印天涯了。
忽必烈笑道:“神尊,快坐。”
郝經連忙站起躬身道:“郝經見過神尊大人。”
“見過大汗,帝師快請坐。”印天涯坐下後言道。
“神尊,本汗正和帝師商議襲擊南朝廬州一事。目前軍中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時機不成熟,難免會打草驚蛇。神尊如何看待此事?”
“本尊贊同大汗之策。”印天涯道,“從天象上看,南朝帝師閃爍,上天之意似乎不偏不倚,所以本尊以為只能從小做起,逐漸打擊南朝帝星之命數,所謂千里之提,潰於蟻穴,積數量之多以改本質之變。至於是否打草驚蛇,倒是過於謹慎小心了。”
忽必烈爽朗一笑:“不錯,有神尊支援,本汗就徹底放心了。既然天象顯示出中立之態勢,那就說明勝負之算是事在人為了。我蒙古男兒所向披靡,勢必橫掃**,小小的南朝豈能擋住我鐵騎之威。”
“好一個事在人為。”印天涯讚道。
第201章 出兵廬州
第201章出兵廬州蒙古樞密院議事大廳內,忽必烈正站在一幅大型軍事地圖前,仔細端詳著。其身旁簇擁著多位蒙古高階將領,武將史天澤,張弘範,伯顏,張柔,董文炳,阿塔海,忽剌,孫琪等盡在其列,稍遠處的劉整則是孤零零地站在一旁,顯得與眾不合。文臣謀士帝師郝經則和中書省參知政事商挺,同知滕州郭侃等站在另外一旁。
突然,忽必烈舉起手中長棍,重重地點在地圖上的“廬州”上面,道:“各位,本汗已經決定,進攻宋人淮南西路之治所廬州府和安慶府。”
劉整心中咯噔一下,暗道,“怎麼會是廬州府?大汗當日不是贊同我提出的以襄樊為突破口嗎?”
在古代,長江中下游有很多溼地,水網稻田,原始森林,而襄陽地區才是有較好的透過條件,襄陽是主道,很適合駐紮大批軍隊,利於蒙古鐵騎的大規模野戰。如果不打襄陽,從小路走,只能是千把人的小部隊,既不能攜帶太多的輜重物資,又很容易被分隔消滅,而且連後路都很容易被熟悉環境的宋朝守軍切斷。
只有佔據襄陽,才能行形成良好的物資裝運點,並控制主要通行路段,東可取兩淮而直下江南,西進則可和川西,川南(大理已經是蒙古之地)的蒙古軍隊合圍成都府,這就是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
劉整認為“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雖然不能說劉整的觀點絕對正確,但按歷史的程序,蒙古最終採取了劉整的建議,取得了襄陽之戰的勝利,並以此為契機,蕩平了整個南宋。
伯顏躍躍欲試,當即先道:“大汗,臣願意領兵前往,為大汗擴疆闢土,順便檢驗下怯薛新軍的實戰能力。”
無論持贊成意見還是持反對意見者都知道忽必烈殺伐果敢,定下的策略是很難改變的,於是紛紛表態願意領兵出征,只有劉整一言不發,仍是孤獨地站在一旁。
“各位卿家,都不用爭了,阿術元帥早已出發,就在這一兩日便可到達前線,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好訊息傳來了。”
“大汗高明,所謂兵貴神速,大汗將我等盡矇在鼓裡,想必那宋人也是毫不知情了。”老將張柔讚道。
史天澤也道:“大汗,宋朝廬州守將統制範勝、統領**等人有勇無謀,自以為是,阿術元帥智勇雙全,又是出其不意,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