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問。
“出家人不大誑語,自然是真的。”智慧和尚說。
“噢,不知什麼難題能難住大師你?”
“那三個問題是老衲在一個山洞裡發現的,至今為止已經兩年,老衲愚笨仍沒有想出答案。”
“那就請大師講一下可好?”
“第一個題目就是:風吹動樹葉,是風在動還是樹葉在動?第二題,佛經裡曾經說過‘須彌山沒入芥子’,須彌山那麼大,怎麼能塞進一顆芥子裡呢?第三題,有人說過,修道猶如扁擔把一籮一籮的沙子搬下泰山,把泰山移平,到底移平泰山,還是修道成佛容易呢?”
聽完三個問題,我微微一笑,我還以為是什麼難題,也只是一些禪理罷了。記得那時候,我和林風,張凡也曾去過山上的寺廟裡聽過那些和尚講禪,多少也知道一點兒 。
“君兒,你想出來了?”沈逸寒問。
我點了點頭。
“這位施主點頭,是否已經知道答案了?”
“是”
“那施主可為老衲解惑?”智慧和尚的急不可待問。
“第一個問題,風沒動,樹葉也沒有動,是你的心在動而已。第二題,敢問,大師對佛經可有所瞭解?”
“略有涉獵”
“那為何不見你把經書帶來?”我挑了挑手指,漫不經心的問。
“都在這裡”智慧和尚指了指自己的腦子。我對他一笑問到“大師,可明白了?”
智慧和尚一愣,隨後瞭然一笑,雙手合十對我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第三題,當你修道成佛時,泰山早就被移平了。因為你心中已經沒有阻礙,自然沒有泰山的存在了。我說的可對,大師。”
“施主果然精通佛理”智慧和尚帶著釋然的微笑。
“不是我精通佛理,是大師迷惑了而已。”
“不知施主尊姓大名?”
“晚輩沈修君。”我向他彎了彎腰。
“不知沈施主可隨老衲後院一敘。”
正要站起身來,旁邊的沈逸寒拉住我的手,也站起來對智慧拱了拱手。
“晚輩沈逸寒,是君兒的師傅,可否隨君兒一起。”
“當然可以。”
我們一行三人來到後院。當然是師傅,智慧和尚和我,師爺爺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個林子裡掏鳥窩去了。智慧和尚推開一間禪房,進入房內,牆上掛了一個大大的‘禪’字,窗前的桌上放了幾本經書,隨手翻開一本經書,看了一段,正是《五燈會元》佛祖拈花一笑得典故。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弟子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什麼話也不說。伸手從桌案上的花盆中,拿出一朵花,在手中不停地擺弄,好像在暗示下面的弟子什麼。眾弟子們誰也不懂釋迦牟尼這個動作是代表著什麼意思。這就是後來傳說“釋迦拈花”。
釋迦牟尼有個大弟子,叫迦葉。佛經中記載,迦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其嚴格。可就在這鴉雀無聲的大會上,迦葉尊者竟然“噗嗤”輕笑出聲,儘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微一笑,也是出乎常規的。這就是後來的“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古怪離奇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再後來,釋迦牟尼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其實,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種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的心態,是不能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慾無求,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與世長存——即所謂“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而釋迦牟尼最後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態的最好證明。
放下手中的經書,踱步走到智慧和尚身邊,彎腰一揖。
“不知大師的承諾可否兌現?”
“自是可以。”
說著從衣袋裡拿出一個小匣子,遞了過來。接過匣子,開啟暗釦,一股寒氣迎面撲來,不由得精神一震。只見裡面赫然放著一把巴掌大的匕首,捏起匕首,心中暗歎,果然是巧奪天工。薄如蟬翼的利刃,泛著瑩瑩的光亮,柄上鑲滿了綠豆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