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訊產業的罪人。冷榮泉笑了,講了一句話,他說,我佩服你(張樹新),但是我們的財務不歸我們管,歸財政部。
。 想看書來
中國電信裡的那些年輕人(1)
電信改革是網際網路成長壯大的最重要的推手之一,1995年的先行者們都看準了這一點,所不同的是,田溯寧是幫電信做,而張樹新是與電信對著做。這在當時,是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前者的思維是中國的網際網路是要走向開放的,因此做互聯互接,在這批人看來,Internet該翻譯成網際網路;而後者的思維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將自成體系,他們管Internet叫國際英特網。
對應的不同的結局是,田溯寧領導的亞信在2000年3月成功上市,田溯寧後來去網通,在帶領網通上市後,田溯寧轉身做了一個主題為寬頻的產業資金,他的合作伙伴包括默多克等人。
張樹新的瀛海威則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悲情故事。1998年6月,由於虧損嚴重,並且後繼資金匱乏,大股東興發集團與張樹新產生衝突。危機四伏中;張樹新黯然宣佈辭職。但她的故事僅僅是眾多中國ISP的失敗故事之一而已。
張樹新們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輕視了電信本身改革開放的內在動力。1995年3月,*雖然沒有從郵電部分拆出來,但郵電部為*獨立申請了商標,這相當於為其準備了準生證。而電信內部,特別是地方電信內新成立的資料分局裡,不乏對網際網路有想法有激情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中當時最早嶄露頭角的一個人叫李黎軍,當時是深圳電信新技術中心的負責人,也是深圳網際網路專案的立項人之一,李黎軍少年大學生,清華大學畢業,曾經的深圳十大傑出青年。後來下海經商,是國內知名的網際網路增值業務公司傲天的創始人之一。而具體承接深圳網際網路專案的幾個年輕人現在也鼎鼎大名,除了下文提到的負責應用端的張春暉,另外三個人分別是曾李青、王亮和鄧峰,曾李青後來與馬化騰、張志東一起創辦了騰訊,王亮和鄧峰都在深圳電信體系裡,已經貴為局座。
深圳電信的網際網路接入走的是香港出口,因此,第一期工程是香港自動公司承建的,第二期才上由亞信承建的Chinanet。
如前所言,*在上海、北京節點之外開通的第一個節點是深圳節點,做港澳出口。深圳一開始成為網際網路領域的先發之地,與這個港澳出口關聯甚大。
除了深圳訊業是中國最早的一批ISP之外,深圳還誕生過諸多第一。
1995年9月份,深交所成為深圳資料局的專線使用者,興師動眾地在國內建立了巨潮互聯諮詢網,成了國內最早在網際網路上提供證卷諮詢服務的主要網站之一。
1996年5月17日電信日,由深圳資料通訊局和穎源公司合作的中國第一家網咖“卡薩布蘭卡電子咖啡屋”在蛇口正式開始營業,這應該是中國有據可查的第一家網路咖啡屋。
在深圳的諸多第一中,最有價值,影響最深遠的是1996年4月,深圳資料通訊局旗下的第一個BBS網站“一網情深”正式開通,這是Chinanet上可考的第一個公眾BBS。一網情深的站長,也是深圳之窗的作者張春暉,被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一網情深的程式不是張春暉寫的,而是請Alex(黃崢嶸)、Ace(懂懂)等幾位水木清華的創始人和熱心網友給搭建的程式,為此深圳電信支付清華網際網路學術研究投入約10萬元經費。
張春暉1990年從海南郵電學校畢業後分配到深圳電信工作,張春暉出身一個電信世家,他的父親、母親、姑姑、舅舅、哥哥、嫂嫂都在電信工作,他也曾經以為,他的一生會在電信系統(當時的郵電系統)度過,直到有一天,網際網路開啟了他的心扉,讓他開啟了另一個世界。
中國電信裡的那些年輕人(2)
深圳是北京、上海之外第三個在主幹網開通的城市,張春暉不負責Internet線路的開放和鋪設,但負責鋪設Internet線路的機房就在張春暉工作間的內間,因此,張春暉由此有溜進去檢視的便利,張春暉依舊記得他第一次敲敲回車那臺已經連線上Internet,正在從《花花公子》雜誌網站上下載圖片給他帶來的震撼。
一網情深也是中國公眾網際網路領域的第一個BBS,能夠深暴得大名,與深圳本身相對開放的環境有關,也與深圳第二代移民正意氣風發有關。深圳本是靠近香港的一個小漁村。1979年起正式對外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