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渡口”的廢棄,恐怕也力時不遠了。
……
①日本古典戲劇“能”劇《班女》的女主角。
②即在原業平(825—880),平安朝初期的和歌詩人。
③地名,關東平原的一部分,現指東京都中部市區,包括吉祥寺及周邊衛星城。
④河竹默阿彌(l816一1893),歌舞伎劇作家。
⑤十六夜與清心,源之丞與阿古與,以及松五郎。分別為河竹默阿彌的歌舞伎張本《十六夜清心》,《阿古與源之丞》、《補鍋匠松五郎》中的主角。
⑥霍夫曼斯塔爾(1874一l929),奧地利詩人、劇作家,象徵主義與新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
⑦梅列日科夫斯基(1865一1941),俄國作家、文學評論家。伊利斯為希臘神話中的彩虹女神。
高慧勤 譯
山戀
立松和平
立松和平(1947一 ),日本小說家。主要作品有《給我指出方向》、《白鐵皮的北迴歸線》、《遠雷》等。
我來到人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山。那座山叫男人山。雖然我家的周圍有足尾連山、高原山、那須山,但從我家向前看,只能看到日光的男人山。
四季的交替,我是從山色的變化知道的。當山頂變成了銀白色,而且這銀白色不斷向下蔓延時,冬天到來了,寒氣漸漸來到了我的身邊。
春天,大地充滿了勃勃生機,但山還是一片白色,冬天依然頑固地盤踞在山頂,遲遲不願離去。這時候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春天。只有山下的積雪融化,顯露出褐色的山體,綠色緩緩攀上山頂,春天才真正到來了。
對於我來說,悠悠歲月,就是山色的演變。
不知為什麼,有時我覺得山近在咫尺,伸手可及。這種感覺多出現在冬天,山嶽有一種陽剛之氣,而天空碧澄,一塵不染,距離感驟然飄散。
我在看山時,山也在看我。或許在海邊長大的人也有這種感覺吧?你在觀察大海時,海也在觀察你。我覺得故鄉的風景,也像人一樣,是有靈性的。
我第一次看到海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剛剛七歲。夏天,我們到了離宇都宮市最近的大洗海濱。當時的歡呼雀躍,至今仍歷歷在目。海的風光和山的景色是大不相同的。
從那以後,我常常上山下海,體會山海的不同。
山是沉默的。當我揹著重重的行囊,像苦行僧一樣默默地走著,就進入了自我反思的狀態。敞開心靈的門窗,天真地自問自答,苦苦思索。有時豁然開明,有時山窮水盡,有時高深莫測。
山裡人一般都沉默寡言,從不大聲說話。獵人們怕聲音嚇跑了動物,更怕驚動了山神,所以少言寡語,保持緘默。
山是寂靜的。如果沒有風,沒有流水,山裡是無聲的世界。
海是喧鬧的。雖然有時風平浪靜,湛藍幽深,但裡面有海流,有生物,一刻也不平靜。
海是開放的、躁動的。在海中可以游泳、潛水、釣魚,豐富多彩,其樂無窮。在海水中嬉戲與登山大相徑庭。登山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動作機械單調。
海是富有的。雖然山裡春天有野菜,秋天有蘑菇,但遠不及大海一年四季都有豐饒的水產。
海是快樂的,山是苦悶的。對於人生來說,苦悶和快樂哪個是幸福,可能很難簡單地下結論。
這完全是我個人的體驗,甚至可謂之偏執的山海論,可能有不少人是不贊成的,但我並不是愛山而貶海,實際上我愛山也愛海。
我在小學時就登遍了宇都宮市周圍的山。中學時上了日光、那須的山。我覺得山也是海。山的水是空氣,山的波濤是森林。山山相連,連綿不斷,就是無邊無際的大海。
海中有冥府,山裡也有九泉。到日光、足尾修行的人,就是把山裡當做冥府。有人信仰那須山中的湯屏山,身著素裝進山朝拜。白衣就是壽衣呀!他們在人世時就想看一看自己死後的歸宿。自古以來,進山修行與登山運動完全是兩回事。
櫪木被海一樣的山巒包圍著。東是八溝山,北是那須山、雞頂山,西是日光山、足尾山。每座山上都有修驗道、古剎。實際上山裡是他們精神的故鄉。
對於日光山、那須山,不僅是我,櫪木縣人都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小時候,兒童會、町之會、畢業旅行、家庭旅行,幾乎都是去這兩座山,不知去過了多少次。春暖花開時,盛夏酷暑時,紅葉如丹時,白雪皚皚時,一年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