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師父生前與須彌禪師作伴三十多年,雖然煩躁禪師嘮叨,但總是引為友人的,現在徒兒將您葬與須彌禪師作伴,九泉之下也有人說話,便不再孤寂。”楊湛將狂刀老祖安葬好之後,對二位老祖叩首三拜,又到白猿的墳前再拜。然後收起鬼眼狂刀,踏著凌雲渡直上雲霄。
第五回 迎龍山莊
清明過後,雨水漸多,世間萬物蓬生起,鳴蟲幽鳥蠢蠢欲動,皆為這一季晚春。入夜,月黑風高。夜幕籠罩下偏隅的鼓樓,一個孤獨的身影矗立其間,不動聲色。他來這裡已經有一會兒了,彷彿是故地重遊,又像是在等待什麼。一個人能夠在黑夜孤身一隅而不假火燭,想來他對這裡的一切都是非常熟悉的。
片刻之後,天邊想起一陣微微的拍翅之聲,這個黑影稍稍動了一動,再往後,一隻鴿子嫻熟的落在其掌間。黑影人取下鴿子腳上綁著的小竹枝,便雙指發力,活生生的一隻鴿子頓時陷入永久的沉寂。
黑影人從懷中摸出一個火摺子,又捏破小竹枝,取出裡面的小紙條,然後開啟火摺子細細一看,不禁得意的笑了出來。這笑聲又打破四周的寧靜,漫無邊際的傳向黑夜深處。
紹興二十八年春末,歷經種種議和之約後,南宋與金國國界漸定。雖然期間時有大軍壓境之危,但時戰時和,也總算是難得的一段太平日子。過往數十年來的戰事,著實給南宋的臣民們帶來巨大的創傷,如今一旦休兵,總不免劫後餘生般迫不及待的想要享受一番。大難不死,人們所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抓緊時間享福,而不是亡羊補牢,避免下一次悲劇的出現。於是多少何其相似的悲劇才會無休止的延續;個人如此;歷時亦然。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晚春的臨安城春意盎然,成群結隊的文人雅士結伴而遊,興起之時,路人們皆吟詩作畫,附庸風雅起來,也不枉這一番美景良辰。
遊賞的人群中,一位玉冠修冉的白衣中年男子興致最好,春草湖堤、鮮花雛鳥、楊柳風月皆入其法眼。在其後面有六七隨從步步相隨,但有吟詠,必得附和讚賞一番。如此看來,這位白衣中年男子肯定家大業大,非富即貴了。
白衣男子只是得意一笑,不多做理會,或許他只是習慣了這樣被圍捧的場合,又或許他還有其他的心思。一番遊賞之後,一行人等來到一座矮山之前,只見山花漫爛,奼紫嫣紅,老樹參天,古色古香,白衣男子怡然自得,復步前往。
“老爺,時日已不早,我等不如趁早回去?”其後一位老叟委言相勸道。
“無妨。”白衣男子語音未畢,已大步前往。
隨從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他們並非要打斷他的尋芳興致,只是考慮到此行已經遠到鄉里,擔心龍蛇混雜罷了。畢竟身在戰亂年代,小心一些總是上策。
俗語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們的擔心並非多慮,白衣男子剛入山林不遠,便有一精壯樵夫揹著柴火直奔而來。隨行的一位壯漢立刻上前截下。
“大人這是作甚?”樵夫丟下手中柴火,立馬跪地求饒。
“你是何人?家住何處?來此何干?”壯漢制住樵夫後一串連珠炮,聲威並厲。樵夫早已嚇得伏地不起;哪裡還敢答話。
“罷了,鄉里柴夫,勿要為難人家。”白衣男子倒也風度十足,輕輕揮手示意,壯漢只好罷手。樵夫連忙謝恩,三步一回頭的匆匆離去。
“打擾了老爺的興致,還望多多恕罪。”壯漢連忙向白衣男子致歉。
“爾等皆為我著想,何罪之有啊?”白衣男子朗聲笑道,繼續前行。
一干人等剛行至山麓,卻忽然聽見不遠處一聲沖天炮響,正是先前那樵夫所發。不待眾人反應過來,成群的黑衣蒙面人已從四面殺出,恐有三四十人之眾,皆手執雪花白刃,將前來的遊人團團圍住。
眾人頓時驚慌失措,直呼不妙。
“來者何人?意欲何為?”隨從幾位壯漢即刻仗刀護在陣前,神色凝重的問道。
“哈哈……”黑衣人中一人顫聲笑道:“將死之人何必多此一問?”
語畢,黑衣人帶頭廝殺上來,其餘黑衣客亦蜂擁而上。奈何白衣男子此行人群中僅三兩壯漢懂得武功,其他文人騷客也未必懼死,但卻與局面無助。一時間刀光劍影,血色四濺。壯漢固然行伍出身,終究以寡敵眾;而黑衣人卻個個身手了得,不消多久,這三兩壯漢便已無力支撐局面,悉數被傷。白衣男子大駭,自謂無命,只悔不聽老叟所言。黑衣人殺盡隨從,步步逼近手無寸鐵的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