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時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員嶠、方壺兩座“海外”神山上,分別站著一個少年道人以及一位揹負長劍的天才。
他們分別是九玄門青雲榜榜眼原師正和劍聖鍾離岫的親傳弟子鍾離暗,代表了此次南北之爭的第二擂和第三擂。
此二者明明站在兩座不同的山頭,但貌似就在彼此身邊。
到了他們這個境界,距離已經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
就算不善空間法度,還有其他種種法度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譬如。
驅神、通幽、千里眼、順風耳
對於幼龍,原師正面露好奇之色,他其實早早就已經聽聞過太多關於俞俱醴的傳聞。
而每一次新的傳聞後,就讓他重新整理了一次對幼龍的看法。
遙想第一次聽聞關於俞俱醴的傳聞心頭毫無波瀾時的情境,原師正一時也是唏噓不已。
沒有重視,沒有鄙夷,就是單純沒有將其放在心上。
簡單點說就是無視,而無視本就是最高階別的蔑視,等同於主不在乎,毀滅你,與你何干?
而這一次再次聽聞俞俱醴這個名字,在某種程度上光芒卻已經蓋過了他這個青雲榜榜眼,做到了他都未曾做到的事。
這讓原師正都唏噓不已!
恍惚間,好似看到了第二個麒麟子就此崛起。
原師正:“我開始相信他是真正的幼龍,是麒麟子真正的一生之敵了!”
鍾離暗看了原師正一眼,道,“在那座不越之山上,我感受到了他的劍意已隱隱有一點‘劍心’的味道。”
原師正身畔不遠處,坤道慎清子表情管理失敗,難以置通道,“劍心?不可能吧?”
何為心?
道心,本心!
欲要入四境,首先就需要“叩問本心”,也就是所謂的“問心關”。
心和意之間,區別很小,往往甚至連貫起來用,像是什麼一心一意、稱心如意、心意相通等等,司空見慣,屢見不鮮。
但實際上二者相差極大。
心更多是源於本我,是生命之本能之一。
動心、怦然心動、心心念念、稱心如意,瞬間就有種直指靈魂深處的感覺。
譬如。
戀愛。
一旦動了真心,那必然就是生命本能上的趨同和滿意,甚至願意主動為之奔赴。
而“滿意”、“如意”、“在意”,極大可能就是權衡利弊後的某種抉擇。
也即是“如意卻不稱心”!
放到修行的理念裡,“劍意”本質上也是一種抉擇後的結果,就像是自己跳了一段禱天舞,天地比較滿意,然後回應了你的法。
就像是求愛得到了回應,威力自然也是極其不俗。
但若是達到了“劍心”那可就不一樣了,“我心即天心”,是真正意義上的“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我心起一念,天地起一法。
從三境到四境,那是一個巨大的鴻溝!
俞俱醴怎麼可能達到劍心的層次?
原師正也看向了鍾離暗,他本質上也是有些不相信的,但對於劍意劍心的感應,沒有人比這位劍聖親傳弟子更有發言權。
鍾離暗:“只有一絲劍心的影子,實際上距離還很遙遠,可能是天時地利人和後的巧合!”
原師正和慎清子恍然,感覺這種解釋方才最合乎道理,同時又難免泛起別樣思緒。
世界上有很多奇蹟本質上都是某種巧合。
就像是生死關頭,爹孃為了拯救兒女,驟然爆發出無法想象的力量。
待危機過去,他們卻是再也無法復刻曾經的奇蹟,甚至是身體都因過於強大的力量而崩毀。
像是有些修行者,在天時地利人和極佳的條件下,打破常規創造奇蹟,一畫開天二分陰陽。
隨手起一法,隨意書一符,出手就是巔峰。
但後來當那種心境消失,就是他們自己也再無法複製那一瞬間的奇蹟。
但是。
若這真是一種奇蹟,他們卻相信幼龍肯定能重新再做到。
至於原因核心是因為,這就是一代又一代修行者所走過的路途。
道法自然,很多道法,很多大術,都可能是上古之世某位修士一瞬間的靈感。
後來他們可能再也無法重新找回這種狀態,但是這種狀態、這種精神必然代代流傳。
當積累足夠深厚了,必然會復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