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的乾脆讓張希孟都吃了一驚,封禁青樓,這可是千百年,歷朝歷代都做不到的事情,雖說老朱頗有魄力,也能幹出類似的事情,可不該這麼草率啊?不是應該深思熟慮,仔細推敲,確定方略,然後才能落實嗎!
怎麼就直接下令了?
“主公,此令可是功德無量,光耀千古,從今往後我……在史冊上,都要有濃墨重彩的一篇!”
張希孟激動之下,差點說出我大明……幸好嚥了回去。
朱元璋倒是沒想這麼多,他訕笑道:“這事是李先生送來的一封信提到的,他建議咱關了青樓,或者至少砍去八成。”
“李先生?”
張希孟頓時愣住了,“他也知道揚州的青樓?”
“怎麼可能不知道?”老朱道:“他當初在滁州當官,手裡有錢,到揚州來享受一下,不也是情理之中嗎?”
張希孟深吸口氣,李善長能注意到這事,那就絕對不可能是他老人家懷著什麼崇高的理想,同情窮苦百姓,因此要封禁青樓,他就不是這樣的人。
那李善長為什麼也有這樣的建議,那就有趣了。
張希孟眉頭跳動,心思轉動,他注意到,老朱轉述李善長的建議,要麼封禁,要麼削減八成……張希孟稍微咂摸一下,頓時有了思路。
這事的確跟青樓有關,可也不是青樓的事情……揚州的位置有多重要,前面分析了那麼多,那就不用廢話了。
這裡兼具江河,匯通南北,鹽糧之利,鍾靈毓秀。換句話說,全天下的好處,都灌到了揚州,這才滋養出一個天下第一等的富貴之地,溫柔之鄉。
才有不惜重金,耗費年月,培養出來的花魁娘子,無雙瘦馬……但是到了如今,還具備這個條件嗎?
不行了!
北邊的高郵還在張士誠的手裡,再往北是元廷的地盤。
如今的揚州卻落在了朱元璋的手裡,過了長江,又是元軍的區域……整個天下,已經四分五裂,碎成了一地。
原本匯聚天下之利的揚州,一下子成了幾方勢力的前沿,變成了戰爭第一線。
也不用說別的,江南的才子還能到揚州聽曲嗎?鹽城等地的鹽商,還能過來喝酒嗎?那些過去透過運河,行走南北的官吏商賈,還能到揚州消費嗎?
全都不可能了。
沒有了這些資金的灌注,揚州的青樓畫舫,還能維持得下去嗎?
李善長有他的想法,過去揚州的青樓畫舫有多少?
粗略估計,知名的也有二三十家,加上暗中營業的,那就更不可計數了。總而言之,幾千女子是有的。
這些女子當中,有出色的,都給配了不止一個丫鬟,另外還有樂隊,舞姬,廚娘,馬伕,船工,護衛……光是青樓畫舫,就聚集了兩三萬人。
除此之外,那些在青樓晃悠的文士名流也不少……而且為了滿足這些高質量男女的奢靡生活,衣食住行,筆墨紙硯,穿戴首飾,就更不用多說,光是各地雲集的能工巧匠,就何止千人。
如果再把青樓裡養的小丫頭,各個工匠的學徒工,還有給他們出租房舍的商賈百姓算起來,那就更不用多言。
圍繞了青樓畫舫,能牽扯出來的產業,涵蓋的範圍,絕不會少於十萬人。
過去這十萬人是靠著天下各地的富商名流,齊心協力供養,自然是十分輕鬆。
可現在落到了朱元璋手裡,總不能繼續歲月靜好,一切如常吧?
就算是朱元璋想,那張士誠想不想?元廷答應不答應?
李善長給朱元璋的信中,有一句最是關鍵……以三十萬眾之滁州,果能奉養八十萬眾之揚州乎?
青樓畫舫不同於別的地方,本身並不產生財富,又要金碧輝煌,處處匠心獨具,還不是要靠著那些一擲千金的豪客買單!
這時候再看看老朱的手下,就算從上到下,每個人都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地折騰,拿出所有心血供養,那也養不起這個產業啊!
所以李善長出於最簡單的算術常識,也提出了要封禁青樓的建議。
老朱覺得有理,張希孟提出來,他自然而言就同意了。
說實話,他們真沒想那麼複雜,更是跟能不能徹底禁絕青樓沒關係,也不是要超越時代,只是單純養不起。
當然了,也可以置之不理,沒有了客人,這些青樓畫舫,自然就會衰敗,老百姓走死逃亡,揚州的繁華不在。
歷史上,幾年之後,朱元璋派遣繆大亨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