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連你們倆也都大了,走吧,去唸書吧!”
張希孟拍了拍老三張正邦和老四張明時。
這倆小子揹著行囊,一起往前走,他們準備登上火車,先去應天,然後再去濟民學堂讀書。
張希孟看著倆兒子的背影,怔了怔,悵然若失。一扭頭,去了站臺邊的攤位上,買了一籃橘子,在火車出發之前,透過窗戶,塞了進去。
是老三張正邦接了過來,“多謝老爹了。”
“嗯,好好盯著你四弟,別讓他惹禍。”
老三張正邦連忙答應,老四卻是繃著臉不說話。
別看是雙胞胎,可這哥倆南轅北轍,一個愛說愛笑,特別活潑,一個卻是冷著一張臉,說句話簡直要了他的命。
不過有一點倒是差不多,就這倆小子學習成績都極好,老四甚至還要比老三厲害那麼一線。
你要知道,在張家這個學霸雲集的環境裡,能讓人說一句好,那該是多高的讚美!
不管你學霸也好,學神也罷,到了張家的門口,老老實實,乖乖站好。
這個門裡,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能讓你高山仰止,五體投地。
這話絲毫不是誇張。
這些年裡,張希孟除了完成幾部史書的撰寫,還整理了文集,詳細論述了民本主張,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另外早些年張希孟還編寫了數理化等科目的入門教材。
也就是說,小學生進入校門,就開始被張太師支配。
不過這些還算好,張希孟算是很客氣的,他編書都是強調通俗易懂,要照顧各個方面,各個程度的學生。
簡言之,張太師負責給大傢伙開啟一扇求學的大門。
從這扇大門往裡面望去,一個五彩繽紛,絢爛多姿的世界,就向你招手了。
然後你就會很不幸地發現,接下來的東西,還跟張太師脫不了關係。
雖說這些教材不是張希孟編纂的,但是需要背誦並默寫的玩意,有三分之一,都來自張希孟這裡,沒辦法,誰讓這些東西是大明的立國之本,身為大明的學生,不可不知。
尤其是有志向考科舉,為國效力的,那就更離不開了。
不但要記下來,還要默寫,甚至要做到隨便引用,張口就來,沒辦法,這是你們日後在官場廝混的本錢。
要是連太師的教誨都記不清楚,說不出來,憑什麼立足大明朝堂?
難道你們不清楚,大明朝的整個官制,都是太師一手打造的嗎?
從某種角度來講,這一套官制,才是張希孟最大的成就。
因為當下的大明,處於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
幾乎每天,都有全新的變化產生。
傳統官吏那種幾乎無為而治的模式,完全適應不了。
如果翻開報紙,你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案子,尤其是財產爭端,多如牛毛。人們彼此之間的衝突,也一下子多了起來。
光看累計的案子數量,大明朝都差不多到了末世,哪怕唐末,元末,都沒有這麼嚇人。
這種狀況,自然是有道理的。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工廠出現,大批的勞動力從農村進入了城市,大明朝的市民數量,迅速暴漲。
這可不只是從一地到另一地,換個住處那麼簡單。
因為即便張希孟在朝的時候,主張打擊宗族勢力,遷居豪強,把世家大族幾乎掃蕩一空。但農村社會,依舊是個熟人社會。
什麼叫熟人社會?
那就是彼此認識,沾親帶故,坐在一起閒聊,總會找到共同的親戚,哪管八竿子打不著,也能攀上一點關係。
既然有點關係,就不能做得太過分,有好些事情,就能在鄉村解決掉。
比如分家析產,這就是有一般流程的,幾個兄弟,把親戚請過來,讓大傢伙見證,通常都能處理差不多。
只有那麼爭議很大的,才會鬧到官府。
又比如說大傢伙都很熟悉,小偷小摸一類的事情,就會少很多。
畢竟一旦被發現了,不用三天,三親六故,全都知道,瞬間社死,那滋味可不好受。
結果進了城市,環顧四周,全都是陌生人,根本不認識。
失去了忌憚,加上初來乍到,生存艱難,掙的錢也少,就有過不下去的情況,眼下也沒有掃碼支付,全都用現金交易。
因此出現小偷小摸,一點也不意外。
就在去年的時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