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讓我這中文系的人自嘆弗如。除智慧外,張國立的才華也是相當橫溢,他模仿功夫堪稱一絕,甚至可以把雲南四川話跟正宗四川話的差異講出,讓人誤以為他在雲南生活過。
所以,當有人認為他去當《第601個電話》的導演完全是“玩票”或者“不務正業”時,我心底的真正感覺是: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張國立導演的作品五年之內成為票房冠軍,如果張國立以導演身份得了百花獎甚至香港電影金像獎,大家(尤其是評論家)千萬別大跌眼鏡。張國立這麼多年以來製作了很多部贏得老百姓喜愛,收視成績斐然的電視劇。他懂得觀眾心理,從這個角度看,他跟“賀歲之王”馮小剛具有相通性,他不會自詡為精神貴族,他腳踏實地,深知老百姓口味,因此他的作品無論題材是古是今肯定會流暢、通俗、好看。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張國立是內地最早導MTV的導演之一,當年屠洪剛那首蕩氣迴腸的《霸王別姬》其MV就是張國立導演的,90年代還有一部電影《好孩子》(吳奇隆、徐若萱主演)也是他執的導筒,許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張國立很“清代”,其實他跟年輕偶像合作也毫無代溝,他很能理解這些年輕人。另一方面,他的人緣也很好,每次戲都有不少人主動幫忙。像這次郭德綱加盟便完全衝著他去的,張國立早年也學過相聲,論輩分,他比郭德綱高多了。
張國立突然炮轟《大長今》事件曾鬧得沸沸揚揚,我一度很不理解,同時很詫異,因為張國立在我心目中從來就不是“鄉愿”之人。我在自己的專欄中以《恐韓還是抗韓,關於老調的重彈》為題予以反駁。但後來才知道他的話部分遭到歪曲,他最主要立意還是希望大家多支援國產影視作品,知道這些,我方釋然。國立哥非常勤奮,他在拍戲間隙也會泡在各種影碟中,吸取養分,把它溶入自己的創作之中。
與鄒靜之選擇明星電話外洩這個題材,顯示了張國立的敏銳,作為當事人甚或“受害人”之一,張國立大概選中的是這個題材可能帶來的戲劇衝突,這樣的衝突會很有意思,也適合表現出來。雖然自己的手機號碼因為被洩不得已改成“秘書檯”模式,但張國立還是願意把這段事涉自己和朋友的或“尷尬”或“有趣”或“麻煩”的經歷奉獻給觀眾。
張國立打出或打給張國立的601個電話,就是給世人的一個強烈訊息:目前中國最成功的清裝劇集製作人將殺入商業電影領域,他展示的可能不僅僅是一段八卦談資,也可能是他自己另一段傳奇的開始。不要以為張國立在“玩票”或“玩電話”,他真正的心思統統寄託在電話之外。
。。
不是王寶強一個人在戰鬥
王寶強走紅還原了“演員”這個詞的本來含義。演員,就是會表演的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沒有什麼概念能比這個更普羅了。
不是王寶強一個人在戰鬥
開車經過朝外麥樂迪,看到王寶強的大幅海報懸掛出來:歌友會。在這樣一個以前只見帥哥美女的所在,突然出現憨厚卻硬充時尚的“許三多”,實在有點滑稽。但王寶強確實紅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紅得一塌糊塗。我跟他只見過一面,但此後包括三八節在內的任何節日,都能收到他樸實的祝福簡訊。現在,他大概忙得連簡訊都沒時間群發了。
中國士兵中的“阿甘”許三多與關涉《色,戒》的情色360問,共同主宰了歲末的公共話語空間,以至於王寶強收到很多求愛信,有八五後娛樂記者想採訪張愛玲——她認為張女士還孀居於美國,越洋電話即可搞定。這樣的南轅北轍、風格迥異話題同時成為談資,其實映襯出中國社會發展的紛繁現實:一部分生活有餘裕的中產階級,他們欣賞唯美的光影,關注感情、肉體的複雜關係,同時渴望用自己的眼睛感受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在物質方面,也包括觀念。還有一部分國人,更欣賞腳踏實地,不靠財富、勢力的成功,他們的人文基調,是希望中國社會不由精英帶動,而是“自下而上”展現某種成長的力量。
王寶強確實成長得很快,有人甚至稱其為2007年最紅的中國男演員。把王寶強的這種“紅”置於新中國影視圈的歷史座標估量,發覺確實難覓先例。他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任何收入、任何表演經驗的“北漂”分子,搖身變為片酬巨高、各界爭相邀約的當紅明星,在1949年之後,是第一例。從這個意義上說,同樣不是科班出身的平民導演馮小剛最終發掘了他,多少有點“惺惺相惜”的因素。小燕子趙薇當年也紅得發紫,但她是專業院校畢業生,按傳統觀念,比王寶強血統純正、高貴許多。再看眼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