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丁銳與聶鳳智重逢在膠濟線。聶鳳智幽默而不無自豪地告訴他一段趣事:
“我作為共產黨方面的駐軍代表,被邀請參加了膠濟路上的調停談判。美國人不算。就參加的中國人裡,我的個子最矮,但我的胸脯卻挺的最高。沒料到冤家路窄——第8軍軍長李彌,竟主動過來同我握手,並說:‘聶將軍,朱陽一戰,令我佩服!我萬萬沒想到,你竟敢用少於我幾倍的兵力,攻打我1個師。我是把5平方公里防區內的全部炮火聯成網,隨時可對防區內任何地段進行火力支援。我還有1個大口徑遠射程榴彈炮團,能進行火力追擊數十里!你撤出戰鬥後,沒考慮我會追擊嗎?’”
“我的兵力是1個師。”聶鳳智禮貌而表示高他一籌的說,“我們都是軍人,戰爭本身就意味著冒險。閣下既長驅直入,大軍壓境,我怎能不應戰!我知道你炮火密集,但咱們短兵相接。你的炮火無法發揮威力,打我,也打著你自己!將軍可能得知,我撤退得很自如。我料定貴軍初來乍到,受到如此突然的襲擊,你還不可能弄清情況,我算定你不會輕率追擊的!”
他這一席話讓李彌感受到了一員傑出戰將的膽識和智慧。
時過僅僅3年,已經升任兵團司令的李彌同聶鳳智的9縱部隊又出現在淮海戰場上,結果,在這場大戰中,李彌只落得孤身漏網而逃,流落異國他鄉。
而聶將軍所部,卻大展軍人的風采,與兄弟部隊一起,贏得了這場戰略決戰的勝利。
。 想看書來
11。5師師長
隨著抗戰烽火的熄滅,飽經戰爭災難的膠東人民渴望恢復生產,振興家園。然而蔣介石卻要搶奪勝利果實,在美國的支援下,國軍氣焰囂張,蜂擁壓來。膠東軍區的主力部隊,大部分奉命跨海北上東北。在膠濟鐵路中段,僅留下包括13團在內的4個主力營。聶鳳智原本也是受命去東北,鑑於膠東情況危急,被許世友強行“留”了下來,他又一次於危難之中受命擴建部隊,邊打邊建,以原第5師師部為基礎,以13團和14團1營為基幹,擴建組成新的第5師,聶鳳智任師長。
(1)
聶鳳智打仗膽子十分大。
俗話說,“大炮不能上刺刀”,意思是說炮兵只能配置在一線步兵的後方,在遠距離上以火力支援和掩護步兵作戰。但膽大包天的聶鳳智卻敢於讓大炮“上刺刀”。
在5師建立初期,武器裝備大多被帶上去了東北,自己的武器相當簡陋,炮兵很少,打敵工事、碉堡,主要靠炸藥包,也就是說派人抱著炸藥包去“炸”。1946年膠(縣)高(密)即(墨)戰役中,戰士們終於繳獲了敵人7門山炮。剛繳獲了敵人的山炮後,戰士非常高興,可是會操作的人很少,射擊技術低下,有的炮連瞄準鏡也沒有,只好用俘虜中的炮手來操炮,但又覺得不太穩妥,萬一他使個心眼,打一炮“炸向”衝鋒戰士,後果就不堪設想。聶鳳智只得派政治上可靠的戰鬥骨幹改行學炮兵,由於各方面條件限制,他們的射擊技術一時往往難以提高。在一次戰鬥中,炮兵連發射數發炮彈都沒命中目標,突擊部隊長時間受阻。聶鳳智急了,果斷喊道:
“叫人把炮抬上一線陣地,用炮筒直接瞄準目標打!”
一射擊,這一招還真管用,一炮打掉一個碉堡。而用這種直接瞄準、抵近射擊的方法,既射得準,打得狠,又節省炮彈,指戰員高興地說:
“咱們的大炮上了刺刀!”
在以後的多次戰鬥中,炮兵總是靠前配置,用“抵近射擊”的方法,轟敵工事,炸碉堡,而且愈打愈順手。但這種抵近射擊的方法,也是很危險的,很容易遭到敵兵的火力殺傷,甚至敵兵一個反衝鋒就可以來“繳炮”,但是,聶鳳智為了戰鬥的勝利,卻有著這樣的大智大勇。
(2)
聶鳳智為人正直坦誠,深得部下的敬重和愛戴。在任膠東軍區5師師長時,一些下屬閒來無事,總喜歡聚集在他身邊,無邊無際的“神聊”。—次打塔耳埠的仗打得不理想,個別連隊傷亡大一點,戰士們圍在他身邊,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了。一個參戰的幹部埋怨道:
“黃瓜打驢。驢沒打痛,黃瓜丟了一半。”
聶師長馬上接過話茬!說道:“出手要狠,落子要準。你手上拿的不是撥火棍,更不是衝鋒槍,只不過是根黃瓜,戳它的眼睛還行,能把它戳瞎,打它的屁股準斷,關鍵的關鍵是要打要害!”
這句話說得那個幹部笑了,不好意思地說:“看樣子要打好仗是得好好學點戰術,要不,弄得不好還會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