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頁)
熱帶雨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識地透過對孩子們大量的培訓,大量的社會活動,讓孩子忘記過去,忘記地震留下的傷痕。這個主要是學校第一年的工作。第二個階段,是孩子們迴歸常態。就是說,我們要讓殘疾孩子享有應該有的求學機會,享有同等的權利,同等的自由,同等的被尊重。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一定要儘自己的力量去認真地學,認真地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兒。比如,如果老師安排你去掃地,你沒腿,你卻有手,可以去擦桌子;但不能因為你沒有腿,就可以遊手好閒,什麼都不幹。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孩子,你要像一個正常人一樣面對生活,而不能把別人對你的幫助,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同時,我們還要做家長的工作。因為我們發現有些家長有一種不好的思想:我們是災民,我們的孩子是不幸的,所以你們給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比如給孩子買保險,就幾十塊錢的事,家長也覺得應該別人掏錢。所以後來我們專門召開了一個家長會,這個會的主題就是:“家長是孩子自強的第一個榜樣!”我在會上就給家長們講,大地震以後,你們的孩子現在能享受這樣的待遇,真的是國力強盛了。作為家長,你們要好好想想,即使沒有別人幫助,你們對孩子也是有教育的責任的。我們的幫助,只是幫助你度過最困難的時期,讓你儘快走出困難的階段,只能救急一時,不能救急一世。孩子們將來的生活,還是要讓孩子們自己去面對。同時,我們也要求孩子回到家裡後,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自己的衣服,要學會自己洗;在學校,打掃寢室之類的勞動,也必須自己做初步的,然後再由生活老師徹底打掃;將來最低的目標,必須和常人一樣,自己獨立生活,自己養活自己,而不能永遠靠別人。而且,還培養他們做人應該具備的東西,告訴他們現在你得到了這麼多愛,就要懂得知恩圖報,懂得尊重和關心他人,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家人和鄰居。第三個階段,是讓孩子們學到一些技能。這個問題我們有一些設想,打算透過幾年的培訓教育,去除孩子們等、拿、靠、要的思想,加強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能力,儘可能讓孩子們多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有些孩子初中畢業後,不一定再上學了,可以到省裡的藝術團去,可以到適合他就業的單位去上班。這樣一來,他們可能就比其他殘疾孩子多了一些生存的機會,多了幾個生存的平臺。
6.友愛學校與殘疾孩子(3)
我問周麗,現在孩子們心理恢復得怎麼樣?是個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周麗說,其實,孩子比我們大人想象的要堅強。現在他們的狀態比剛來時好多了,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都沒什麼問題了;但有的孩子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孩子晚上還會做惡夢,原因是這些孩子當時在廢墟下壓得太久了;有的孩子聽見攪拌機發出的響聲,就會感到害怕,非常的害怕,因為我們學校附近有個工地正在施工;還有的孩子,看見前面同學的桌子在晃動,也會有一種本能的害怕的反應,而且比其他孩子更強烈。等等這些,都是災難留下的陰影。但這些孩子的心理正逐步得到恢復,漸漸變得正常,並開始融入他人的生活,而不像以前那樣,總是一個人玩。
最後,周麗還對我說,對這些孩子我們不能用悲憐的眼光去看,關鍵是要給他們傳遞一種進取的力量,一種生活的信念,這是他們將來做人的一些基本的東西;同時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自己真正感到,我可以做許多事情,我也能夠做好許多事情!我希望這些孩子從這兒出去後,將來不管是生活在社會底層,還是躋身於社會上流,或者是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他們回憶起在友愛學校上學的時候,能想起友愛學校曾經給過他們生活的力量和希望的夢想。
離開周麗的辦公室,我又來到學生們的教室旁,看見有的班級正在上課,有的班級正在做室外活動。我從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中,從孩子們遊戲的歡笑聲中,真切地感到多數孩子正在走出地震帶給他們的陰影,正在回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並開始尋找和享受童年的快樂。
望著這些孩子,我忽然想起都江堰新建小學三年紀有個叫王佳淇的小女生。2009年5月3日,在新建小學的板房園裡,9歲的王佳淇竟收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親筆回信,當她展開信箋時,看到的是一行行工整的毛筆字:
孩子們:你們好!
你們簽名贈給我的畫集《美麗的花朵》收到了,非常感謝。當我看到你們精心創作的作品時,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不是一般的畫作,是你們在那場悲壯的抗震救災中親身經歷的真實寫照。你